顯示具有 欣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欣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4月2日 星期六

Santana演奏會觀後心得

這個星期三晚上我去聽Santana演奏會,真的是他媽的讚阿!

由於忙了好幾天,今天才有點空來寫一下回憶心得文。

首先這次我買的票,依照我以前看音樂表演的經驗,極好的表演
我一定買前面的位置,所以我就殺了七張多的小朋友....但是這有個前提,我不是要表示我很奢侈,而是好的音樂表演就是極好的音樂課,去了用心的聽、用心用耳朵與身體記住他的演出節奏,受益是很大的,尤其身為一個教音樂的老師更應該這樣(這也是進修阿) ,那既然如此,自然應該在接收聲音最好的位置。

當時到了南港展覽館會場一進場,我很慶幸我買到前面的位置,因為後面所謂的搖滾區(站位)跟前面的座位區,被一個斗大的超大螢幕隔開來,這表示兩件事情....
  1. 搖滾區觀眾完全無法用肉眼看到舞台演出
  2. 搖滾區觀眾無法聽到好的聲響,因為中間被一個大螢幕隔開,這就好像....音響前面放個移動式牆壁,然後人在後面聽,那自然只能聽到繞射過來的聲波啦,那怎麼能聽呢?不過這也表示主辦單位有欠思慮的地方
再來說到表演本身,一開始印象超深刻的,說8:00開始,就真的8:00開始,Santana超準時的,好敬業!(那我想到了從來不會準時的Gun 'nd Rose XD)以前我看Michael Flatley 領團表演的愛爾蘭之虎的時候,那時印象很深刻,BASS是震到胸口,但是Santana很不一樣,是震到喉嚨!!

然後節奏部的配置超可怕的,竟然是兩組爵士鼓同時來(配三個爵士鼓手),再加上兩個手鼓群,然後還有兩個我不知道名字的拉丁樂器手兼rap與Vocal,當然還有Bass、一個節奏吉他手,旋律部則是兩隻銅管、一個鍵盤手(兩個琴,有一個是陳年的老電風琴阿!!!!我老家還有一台那種東西,原來那個也可以彈得很好聽@@)當然還有Satana阿伯自己擔任的主奏吉他手。

節奏的部份實在棒得沒有話說,市售樂器教學書籍上面的「森巴節奏模式是這樣刷」、「曼波節奏模式就是那樣刷」...那些根本就很不道地,就是很台的像蓬萊仙山那種民國70年代很俗的舞群+台上的歌手的那種台式拉丁,說回這個表演,根本就是一堂最好的節奏課,只要很用心的用任何方式從頭跟到尾打節拍(拍手、打大腿等等、或者自備迷你鈴鼓),把力道、時值現地模仿起來、背下來,回家就差不多會打了(真的,我回家用木箱鼓可以打出差不多有8成了XD自己打不簡單,很容易斷掉,還有很特殊的shuffle!)!我自己也是很早就站起來跟著跳的,這種來這種演奏會一定超級會流汗的啦!跟著台上的律動跟著搖、跟著跳,才是真正的享受、,拉丁的表演沒起來跳,那票根本就浪費掉了,坐前面不是為了方便看(旁邊都有zoom-in大螢幕方便看樂手動作細部),而是聽到最好的聲音品質、享受極讚的律動,而且這種現場表演是有台上台下的互動,台上的Rap手筆到你這一區說:「you Say:」,那就應該大聲的回答回去,結束後我發現有人會抱怨什麼前面人站起來檔視線啥的....拜託,這種熱門音樂會是用耳朵來聽、用身體搖擺來體驗,怎麼會是用眼睛聽音樂呢?此外南港展覽館的聲響效果還不錯阿!PA一開始高頻太刺的感覺,但是二、三首以後就漸入佳境了,讚!

此外看台上表演我覺得很有意思的,仔細觀察會發現,其實很多表演的橋段並非死的,他們似乎有不少模組組合,可以隨時根據台下觀眾的反應冷場、熱場即時來調整(走A路線或B路線、加長或剪短),甚至有現場完全即興給你看的,就裡面有藍調即興的表演,然後我學到了原來!原來shuffle還有不一樣的玩法@_@所以我同意開源社群友人Pingooo的說法,台上那些人用寫程式的觀點來看,根本就是即時在coding、compiling、執行,實際上也是這樣,不時可以看到santana台上到處晃,跟其他樂手使眼色、或者用動作指揮幾號戰術之類的

這邊我最難過的就是到他們經典名曲Europa時,由於冷場了....可能是年輕一輩多半沒聽過@_@所以

後半段就沒了,變不太一樣的東西,4:47那種很high的特效也就沒有出來了....

再來我看到的樂手表演細節方面
Santana本人只能說薑真的是老的辣,我發現他對聲響的細節控制很細緻,每彈了一個很長的延音,就會轉琴身上音量、tone旋鈕,而且頻率每幾秒就來一次,而且都很精準,然後右手動作上,有時用匹克,有時手就把匹克很順的夾到食指中指之間,改用指彈,兩者可以流暢的切換,不過我有發現在Europa他坐著彈時,似乎有幾度效果器操作時,切換效果不順暢的現象

然後鼓的部份,Santana的老婆好強阿,雖然力氣沒有男生大,但是耐力超強,可以撐很久節奏還是超級超級穩,難度還很高,另外有一個黑男人爵士鼓手也超誇張,一個人在安可的時候幾乎打了整整5分鐘,打到露出痛苦的表情,當大家以為他不行的時候,他手停下來,跟旁邊工作人員要了毛巾、礦泉水,然後就擦起臉慢慢喝起水來,可是節奏沒有斷掉!!!他腳還穩穩的繼續踩著(不慢喔),而且還有超過兩個鼓的聲音阿?然後大螢幕上可以看到原來爵士鼓組底下有連動機關,所以他兩腳可以繼續打出好幾個鼓聲

然後BASS手slap好強,此外他還有彈一個電double bass好特別阿,聲音好好聽!

然後最後的安可誇張的長,我記得安可幾乎是40分鐘吧,超扯,到最後連爵士即興、頑皮豹等等都可以拿出來秀,而且都很彈得很棒,Santana阿伯真是超好的!這一場如果會出DVD將來我一定要買來重溫,然後「媽!我在那裡XD」

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

STOMP破銅爛鐵與垃圾 LIVE欣賞心得

今天是萬聖節、蔣公誕辰、我弟生日三合一的節慶,所以就去看了STOMP在台北的現場演出(本來想去看NICO演唱會的,但是我弟、家母他們比較喜歡STOMP...)。

(這是在別的場次的錄影)

現場看的震撼當然是家裡的喇叭無法完整重現的,影片裡面看得到的我就不講了,來說說以前在家看影片所沒有的...

首先STOMP是在國家戲劇院演出,而不是在國家音樂廳,為何呢?因為STOMP的演出大部分是有故事的,不是什麼長篇大連載,而是ㄧ小段ㄧ小段「工人」的生活雜事寫照,STOMP的成員的肢體語言發揮得很讚,很容易讓人看懂他們演的故事。

再來STOMP未必是用「敲打」來表演,以前看影片的印象,好像都是要用垃圾桶、大鐵桶當重BASS鼓、垃圾桶蓋當鑼、鈸等等,這次STOMP用了更多「軟性」的東西達成想像不到的效果,例如說拍吹飽的透明塑膠袋當BASS鼓、人肉取樣-用人傻笑的聲音與走在沙上的雜音當節奏、用煙盒打節奏、用某種軟管較輕的拍地上製造有有音階的奇妙音樂,最好玩的還有用團員排成一排玩打火機,又打節奏又製造出霓虹燈招牌的效果(會移動的點),以純音樂的角度來看,他們用一些破銅爛鐵這次外加垃圾,全部都是一般人不想要的東西就是了,製造出不少電子音樂喜歡搞的效果....不插電也可以做得到@_@

更進一步我領略到一點影片中看不到的,最有趣的,STOMP是善於跟觀眾作肢體語言溝通的團體,ㄧ開始,其中一個團員,用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式,就跟觀眾建立起溝通的介面,特定的拍手動作,然後他怎麼拍,觀眾就跟著怎麼拍,ㄧ開始只是拍兩下或者三下,隨著觀眾越來越入戲,台上拍手動作越來越稀鬆平常,瓦解台下觀眾的恥力,然後對台下帶動拍會變來難,後來會「教」到不只普通的正拍,甚至只打反拍、記得好像還有反切拍,然後吸引觀眾主動挑戰難一點的節奏(甚至引得人想要跟樓上尬一下,不過也可能是台下有排暗樁?),台下台上一起玩,用各種能製造節奏的聲音都可以試看看,我覺得這是很高明的互動科技,值得學習,今天看STOMP學到很多。

2009年5月30日 星期六

[電影]今夜星光燦爛/Falling Sky

這星期借了三部片,第一片先看魔法玩具城,真是大雷片!娜塔莉波曼、達斯汀霍夫曼,我對你們實在太失望了!!怎麼接這麼差的劇情、只會玩特效的電影片約呢?
\_/
我的左派老師還可以,我覺得音樂、演技都好,就是故事說得不清不楚可惜、可惜。

最後來說說挪威電影今夜星光燦爛,這片才讚阿!我覺得越來越喜歡歐洲電影了,美國電影實在是越看越沒料。

今夜星光燦爛原文是Falling Sky,中文譯名很芭樂,不看畫面還以為講描述明星的故事,好在看過介紹覺得應該不錯,而且這片也是三大獎:2003丹麥哥本哈根國際影展最佳男主角獎、2003德國魯別克北方影展觀眾票選獎、2004法國盧昂北方影展評審團大獎,就有租,其實這一片講的是聖誕節前夕,以一間精神病療養院為核心發生的故事。

說到精神病的片,大家就會想到飛越杜鵑窩、人魔等片,好像精神病患都很可怕似的,其實精神病真的只是一種病,就好像心臟病、癌症等等,有各種不同的程度,不一定都是兇神惡煞,這片就描述精神病患有趣的那部份。

首先先提到男主角,男主角是一個新報到療養院的科學控型精神病患,很喜歡不斷repeat流星、隕石、原子等等的妄想,有事沒事就突然往牆壁丟網球,研究他的科學理論,看可不可以把網球向夸克一樣射入牆壁裡面?然後他遇上了一個該療養院人人(當然是病患)迴避、碰都不敢「碰」!最恐怖的一個人....

那就是....女主角

任何人只要碰了她

旁邊內行的人就知道完了因為

她會扁任何碰到她的人,接下來是扁人連拍



(這個是女主角把檯燈放到男生的臉上)
被打的頭破血流..真慘

這讓人想起一部老漫畫,掰掰演劇社裡面的真琴,因為爸爸拋棄母女而走,所以就會反射神經的打任何碰他的男生,不過這片女主角是平常正常,但不分男女碰到她都會不由自主扁人XD

這片的劇情交織發展的很妙,一個主線是男女主角這邊,另一條是中國來的偷渡客(前面光衣服的那位)和他賣違法衝天炮、開TAXI又給熟女當小狼犬包養的挪威本地人朋友,這位男配角也蠻可憐的,之前要安慰街上不明女子,被用檯燈打、車子莫名奇妙墜河、自己的煙火倉庫有一天還被恍惚的歐巴喪點燃,萬箭齊發,損失慘重,躺著(真的有躺...)也中槍。
然後男主角的媽媽也很厲害,溜死狗
最後大家擦出精彩的火花,被搶的可憐加油站老闆娘,正在傷心只有保火險,並沒有保竊盜險(男配角偷的),店開不下去了,結果,男配角的火藥庫被大爆炸,其中幾隻大沖天炮射進了加油站的便利商店,引發小火災,這反而救了老闆娘!
而女主角,最後試著跟男主角談戀愛,練習克制打人的衝動,於是叫男主角摟他看看:
女主角拳頭握得很緊、很緊、很緊,經過1分鐘的努力以後.......
.....
...
..
.
.

當然男主角還是又中槍了XD
不過最後女主角主動去摸男主角的手,這次就沒事了,他們以後應該可以過著幸福「和平」生活了吧?

這片的三劇情支線演出,安排得很妙,也完全猜不出後面會怎麼演,最後交織在一起,產生很有意思的結局,實在是非常棒的電影,說溫馨片也不是、說病態片並也不是、動作片也不是,也不算阿甘正傳類的電影,沒有像美國電影那樣匠氣特意的誇大,或特別在某些情節用音樂或剪接去暗示的手法,只是很平鋪直敘的演下去,然後讓演員充分發揮他們的演技,就好好看。以後要多租歐洲片。^^

2009年5月23日 星期六

女僕電影:愛的第七個太陽


昨天除了看了篤姬最終回以外,我還看了租來的電影,希臘片:
《愛的第七個太陽》(英文:the 7th Sun of Love),導演:Vangelis Serdaris,有得獎:希臘鐵薩隆尼基影展-最佳影視技術獎(我不這麼認為啦)、莫斯科影展-最佳導演獎提名(但我反而覺得這應該要得獎的才對!),國內是由聯影發行(聯影都出一些很有意思的片),這是一片非常非常特別的劇情片,劇情的演繹非常的奇妙,很難猜的出來下一步怎麼演,每每讓人驚奇。

故事大致上是說一個窮人家的女孩到一個高級少校軍官的家裏當妹斗的故事,少校的傳令(長得很像亂世佳人裡面的克拉克·蓋博)想要把她

然後少校也想要染指她

女主人對於丈夫出軌很不是滋味,可是呢當丈夫出外打戰時,大家覺得女主人會怎麼對待這個女僕呢??
虐待她嗎?浸豬籠?然後像苦心蓮一樣,有情人終成眷屬?哈哈,太沒創意囉...真正的答案是...
....
...
..
..
.



女主人本來對丈夫性冷感,真正的原因是....她喜歡搞百合@_@當新女僕來時,她就萌了,但礙於男主人在不能更進一步,感覺起來只是不太小心眼的太太,可是當男主人長期不在家,她乾脆把把新女僕帶到自己房間睡,每天晚上兩人做快樂的事情....有事沒事就一起去城裡大血拼。(限於尺度就不貼更讓人害羞的劇照了)

戰爭結束,希臘吃了大敗仗,男主人少了一條腿變瘸子回來,以前動不動就敢打太太的男主人,面對家裏的兩位女主人,瞬時地位大落,已經沒有辦法打老婆了(少一條腿嘛),他喜愛的也已經變成天天跟老婆百合的老相好了(已經不穿女僕服囉,原來家裡的老女僕:媽呀,菜鳥竟然爬到我頭上了!我要做到死了)@_@ 可是斷了腿也耍不了屌了,不過少校最後使出了一個超級絕招....想都想不到的絕招....我說太多了,還是請大家直接去看電影,這是一部難得的好片阿!集不倫、純愛、女僕、女權、戰爭、百合於一體的好片。

2009年5月19日 星期二

巴哈-賦格的藝術/Bach:The Art of Fugue

我對對位很感興趣,昨天逛到桃園一間金格唱片的直營店,經店員介紹發現有一片NAXOS的賦格的藝術1(The Art of Fugue),才198,不是300~400的高貴價格,就買下了這片傳說中的對位法的...教科書吧?
這片是用管風琴彈的,管風琴是「公爵大學」(Duke University)的,彈奏家是德國人:Wolfgang Rubsam,冷靜地欣賞中。

2009年5月18日 星期一

篤姬:慶喜救出

今天晚上看了篤姬:慶喜救出,正如裡面的某朝廷公卿所言,緊接著鳥羽伏見之戰後的戊辰戰爭很荒謬:

  • 德川慶喜公曾經是薩摩藩前藩主鼎力要拱上去,但是當時沒有成功的人,但是好不容易慶喜公苦盡甘來,有機會當將軍了,薩摩藩反而又跟他敵對了起來。
  • 西鄉隆盛當年幫忙把篤姬嫁到江戶將軍家去,然而現在又要攻打天璋院篤姬所在的江戶城
  • 官軍的總指揮有栖川宮熾仁親王,就是大奧僅次於天璋院的第二號人物和宮公主的原未婚夫,和宮迫於皇命,以政治婚姻下嫁給將軍家茂已經夠可憐了,還要讓這對苦命鴛鴦以這種尷尬的狀態再會....
命運真是捉弄人喔,哀,西鄉跟大久保感覺起來像是最大的陰謀家。

2009年5月9日 星期六

電影心得:真愛永恆/The Fountain


今天看了真愛永恆/The Fountain,這是一片大地雷片。

影片介紹說是過去(大航海時代的西班牙)、現代(一個醫學博士)、未來(悟道者?)交織在一起的愛情故事,很可惜的是,這片的劇情線完全支離破碎,演員幾乎沒什麼演技,視覺效果上做了過度的設計、劇情上有許多不知所云的片段(例如說在宇宙的場景的片段來一段與劇情完全無關的太極拳、抑或是現代偏的主角太太不治,主角莫名其妙的打醫生),做了太多太多的廢工,這部片企圖是要描述悟道的過程,可是故事說得太牽強,很難想像,本片是被電影公司打回票又在自己獨立製作的電影,做獨立製作沒有好好在劇情上面下功夫(請到不錯的一線演員瑞秋懷茲等耶),卻浪費一大堆資源在超群奇幻的視覺效果上,唯一的優點是在音樂,音樂非常的優美,本片的畫面幾乎只能說是烘托音樂的MV罷了,說是藝術電影也不夠格,感覺比國內的藝術電影還遜。

看這一部片,用看音樂錄影帶的心情看,比較不會覺得租到地雷片。/_\


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獨角獸查理的音樂

自從獨角獸查理從某個學園為震央,引發華人圈的新流行以後,最近超受歡迎的。最近在streetvoice發現有人先混答出這個曲子,實在好可愛阿!!


嗚我慢了一步,我的初音麵龜已經在待命,已經模仿好一些查理,還再想怎麼弄出完整的曲目出來....

2009年5月4日 星期一

篤姬演到寺田屋事件了

我一直有在看篤姬,今天演到了高潮,寺田屋事件。

薩摩藩進京想要改善國政,藩主想的是用正規的方式,改善幕府的行政就好,但是薩摩藩有一些下級藩士認為必須釜底抽薪,直接推翻現有的幕府,策劃好要暗殺政府要人,然而藩主島津家久就是負責京都警備的人,這對藩主非常的難堪,然後就發生了薩摩自己人殺自己人、當初拜在學習一樣的劍術的同學必須拔刀相向的悲劇。

另外尷尬的還有在江戶的天漳院夫人,也就是篤姬,他是薩摩藩嫁去德川將軍家的,她被夾在娘家、夫家之間,實在是有苦難言。

另外,昨天的島津家久(它也是國父耶!!),被對全日本政治敏感性較好的西鄉隆盛說成是鄉巴佬,他生氣的把煙斗給折斷,那個動作跟搖搖的殺很大幾乎如出一徹阿!我笑了。

2009年4月13日 星期一

搞笑的篤姬

最近在看緯來日本台播出的篤姬,篤姬是NHK大和劇在大奧以後,以女性為主角的第二部戲劇。

今天看到最新的一集,篤姬非常的有意思,竟然引入了漫畫式分鏡!劇情是這樣描述的:篤姬成為御台所(幕府將軍的正室)以後,傻蛋幕府將軍一整個月都沒來臨幸,眾高階女侍加將軍老媽就聚在一起三姑六婆,研究怎麼改善賭姬的吸引力,想像該用哪一種髮型,這時候,眾人就往天花板看,就出現「想像中的畫面」,左思右想了幾種髮型以後,其中的御三ばば(三老歐巴喪)還突發奇想,拿了一堆金釵恐怖的逼近過來(篤姬如臨大敵驚恐貌),插十幾支到篤姬的頭上,她的頭幾乎變成插花的針山XD重的要命,實在有夠好笑,漫畫般誇張的演出強化了戲劇效果,大河劇在演出上,不墨守成規,與時俱進,讚。

此外臨幸還要有人在外面「監視」,只隔一個屏風,辦事還真是緊張阿。

不過,大河劇的化妝技術感覺跟十年前相比退步很多,男眾頭套的邊緣的輪廓許多都太清楚了,質感不夠好,好像降低到一般時代劇的水準。

此外老中阿倍長的好像我認識的一個人,演將軍的那位男優實在很棒,詮釋「真假之間」的傻蛋演技十分讓人激賞。

2009年3月31日 星期二

暫停也停不住的NICO動畫

這個非常的神奇!!

2009年3月7日 星期六

神奇的光影動畫

這是一個朋友分享給我的,非常神奇的光影停格動畫

這是一個日本團體PiKAPiKA x So-net project號召的一系列計畫作品,看了實在是嘆為觀止!把停格動畫跟光影照片融合在一起,實在是很厲害的想法。

2009年2月17日 星期二

寶音宮的歌為什麼歌詞用文言文?

昨天一位粵語圈的朋友這樣問我,我花了一番唇舌來解釋。簡單的說,我們的歌詞寫的是白話文-台語的白話文,但用國語來理解,就變成國語的文言文,台語/閩南語,是在所有漢文化圈的漢語中,發展上最守古,或者難聽一點說,就是食古不化的語種之一,其中又有分白話音和文言音,白話音的主體是魏晉南北朝時東晉滅亡,王公貴族從北方逃難殖民到南方的上古漢語,而文言音的主體,是在唐朝開國跟快滅國時從北方(這之前北方的語言已經胡化了一次)往南方各一次的軍事、政治移民,前者形成泉州音,後者形成漳州音。

說了那麼多,有點累綴,簡單的說,就是平常講的台語白話,知道正確的漢字的話,寫下來就變成國語人以為的文言文,以好人歌、逗牛舞的歌詞為例,看起來好像文縐縐,其實它大部分是台語非常白話明暸的白話音層,只是台語的白話還守著古文法、古詞彙罷了,跟現代的國語當然格格不入囉。

這幾天研究了編碼技術,終於學會怎麼做出低流量但是畫質仍然不錯的影音檔,途中還自己build一些新程式,目前來說要低流量+維持高品質,就是用影像用h.264,聲音用aac壓縮格式,然後檔案容器用mp4,在Ubuntu Studio上最方便的,是用avidemux+這套軟體,然後要批次轉的話,要用mencoder以及ffmpeg,很麻煩得是由於專利問題,ffmpeg預裝好是不支援x264(開源版的x.264 encoder/decoder)的必須自己重編,所以就有得build囉,應日本朋友的請求,我就重新上傳了高品質版本上NicoNico去了,其中逗牛舞不只畫質增加,還特別加一點點「料」,跟youtube版本不太一樣,看了就知道囉。


2009年2月8日 星期日

MikuMikuDance:牛年就要來逗牛

昨天第一次擺CWT,唉,人超多,而且真如傳說中有98%的腐濃度,可惜少女對腐女的吸引力不大XD,賣得超慘的。覺得自己好像一隻誤入腐馬林的兔子XD

回家鬱鬱寡歡,半夜就把前幾天昨天做給逗牛舞的MikuMikuDance3D PV上傳了,一大早起來發現才四個小時,已經有很多留言了XD不過得出門了,恐怕又要再那邊呆坐一天了。

2008年12月18日 星期四

星際大戰的黑武士原來是兩個人扮演的

今天在youtube上看到的,原來演的人跟聲音是兩個人分飾,很有意思,聽到片場裏面實拍的那個講的話真不習慣。

2008年10月22日 星期三

大阪人是天生的搞笑專家?

朋友傳給我的,這個節目很有趣,在大阪街頭用「空氣」槍、「空氣」刀襲擊不認識的路人,看大家的反應,大阪人不分男女老少演技實在超強,最厲害的是1:50的那個

2008年10月21日 星期二

我看海角七號

說到海角七號,我很晚才看(順便說,我本來去年差一點就會在台中酒廠臨演說XD太晚看到徵臨演的訊息XD),上星期才去。這部片一看就知道情節的處理非常的細膩,把故事說得很好,不過網路上已經有爆多心得分享,我就不說跟他人重複的了。

我覺得男主角阿嘉就象徵著海角七號本身,片中的恆春,我覺得就是整個台灣的縮影,我們台灣人的內心非常非常的沒有自信,甘於拋棄家鄉的好山好水好資源,樂於出外為他人打工,為外人賣命不打緊,更有人沒自信到要唱衰自己的家鄉沒人才,就像海角七號,主角等人經過一番奮鬥,才發現家鄉有那麼豐富未開發的天然、人力資產,正如片中前半部的靈魂人物那位民代說得,不是恆春不好,是大家對自己沒自信,放棄自己的好東西反向外求。終場,本來哈日的觀眾們才發現在地這個幫主場日本來的藝人暖場的七拼八湊樂團居然那麼令人驚艷,連日本來的這個知名藝人也非常的欣賞,上台反幫暖場團助陣,表現說英雄惜英雄,有骨氣才會出頭天,戲內好像就預言了戲外海角七號這個電影的票房。

海角七號戲外的處境,有如戲內,初期有人雪中送炭,更有人雪上加霜(如豐華唱片),好不容易海角七號變成海角七億,所有人又變得一面倒的恭維,連本來看衰的,也前拒後恭了起來。但是如果海角七號的劇情有後續的話,會不會阿嘉他們把熱潮帶起來以後,就無以為繼了呢?戲外也是一樣,國片會不會復甦呢?還待大家的支持,非唱衰、也非過度吹捧,而是上下共同塑造一個好的環境。

蠻期待導演的下部片,我在海角七號之前在看公視風中緋櫻時就看過這預告片了,這是我最期待的。

2008年9月8日 星期一

我看電影伊莉莎白1、2

update:感謝ptt電影版VaderChuLip的指教,修正了老瑪莉(吉斯的瑪莉)跟小瑪莉之間的錯誤,感謝 Rufan的提醒,修正凱特的獎項(我眼殘了,明明有看過這屆金像獎的頒獎)。

這一陣子,看政治新聞實在是烏煙瘴氣,見不到真正決策國事的爭論,阿扁弊案也好(法院判決還沒出來,媒體就逕行宣判)、馬總統633兌現不了(「馬上好」頂多可以說是廣告不實,633用屁股想也知道要花不少時間才能達到,不可能急於一時,那麼早說馬政府無能未免太早)也好,都是黨同伐異,有如封建國家,只是信仰不同也要殺的死去活來卻罔顧國家發展,說到這,就想到電影伊莉莎白一二集一直沒看過,那段時間的歷史讀過,是英國國勢大翻身的一個時代,就一口氣租了兩片來看。

==第一集==
也就是1998年的《伊莉莎白》,基本上這一集的氣份(我就是喜歡開放、有穿透性的「氣份」這辭,而不是有包圍壓力的氛圍)講的跟上面我所說得非常的雷同,在亨利八世往生以後,繼位的瑪莉女王,也就是伊莉莎白同父異母的姊姊統治的時代(名義上還包含她丈夫飛利浦二世,時為西班牙王儲
這時代很黑暗,在瑪麗這對狂熱的天主教夫妻的統治下,英國不但喪失了自己的主體性,而且瑪麗女王還處處壓制她老爹發明的新教,這時代不關心你有甚麼表現,只關心你心中有沒有純正的天主?(這可以代換進「愛台灣」等等各種口號)又純不純正?異端?那就要接受火悲的烤驗了。為了讓國家更好,這時代鮮少著墨於治理技術上的探討,
許多人拋頭顱、撒熱血救國家的方法就是,必須要... 強迫他人信某一種宗教,明的不行就搞陰謀暗殺、顛覆政府,
這樣英國才會有救,失敗了,那就慷慨赴義。
草原之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其中年輕貌美的這位伊莉莎白公主,凱特·布蘭琪演(好漂亮阿XD),信奉新教的她,在民間就是人民的希望,也是姊姊的眼中釘,說來伊莉莎還蠻悲慘的,小時後老媽被老爸砍頭,稍微年長,又因為被老姐大瑪麗猜忌,被關到人人害怕的倫敦塔裡面,終於撐到老姐病故,繼任為新的英國女王,可是接手的是已被搞爛的三四流國家。
弱國加弱女子,對內求宗教寬容+特務司令華興漢的諜報組織(不愧是007的始祖),對外只好靠陰性魅力周旋於強國之間。

劇情大概說到這裡,再來我小評一下,我覺得演伊莉莎白的凱特·布蘭琪的演技實在沒話說,從一個純真的女孩轉變成精通政治上的世故,放棄自己的幸福交給國家,實在像是歷史人物活脫脫地重現眼前,但是劇情就非常非常的糟糕(描寫女宮廷成員情感世界的部份,我反而覺得柯波拉女兒導的凡爾賽拜金女比較好),結尾來一個莫名其怪的雕像造神行為給人虎頭蛇尾之感。

==第二集==

《伊莉莎白:輝煌年代》(原文Elizabeth: The Golden Age,歷史書上是叫黃金年代,片商亂翻譯,這片談的上金光閃閃,但根本一點也不輝煌),這片主要講到伊莉莎白統治英國生涯的中期,主軸在英國跟西班牙相抗的時代。

這集一改上集灰暗的色調,改採明亮的色調與光線。分鏡上,因為使用許多教堂古蹟實景拍攝,得以使用了許多的高聳俯視鏡頭,非常的讚!演員部份:
這個慈祥陰險的天主教衛士-西班牙王飛利浦二世,演技實在很好!當他那有城府的西班牙語脫口一出,就感覺到黑暗勢力又蠢蠢欲動了。
演這個蘇格蘭女王,也就是伊莉莎白的表姪女蘇格蘭瑪莉女王,當搞陰謀事蹟敗破時,「輸不起」的演技實在是超讚的!不過這裡也顯示出跟第一集劇情銜接上的問題,第一集還兵強馬壯的蘇格蘭,第二集就衰弱到女王變成伊莉莎白的階下囚,之中的原委沒有交代清楚也沒作個前情提要(星際大戰系列就做的蠻好的),偏偏,這又是一個重要的劇情線,這讓人感覺這個續集電影有一種跳針的感覺。
當然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再演一次伊莉莎白的凱特·布蘭琪了,這一集,就靠這女王的怒吼,讓她又被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一次,演技之好,實至名歸,(可惜就是被整體表現不佳拖累)。

但....這個小朋友的作用非常多餘
她演的是飛利浦二世的女兒伊莎貝拉(其實伊莎貝拉剛好是「伊莉莎白」的變體之一),他在劇中的作用只有玩弄伊莉莎白玩偶罷了,出場次數卻不少!實但沒有甚麼劇情影響力,實在是OOOXXX...
反而電影中德語區來的這個奧地利大公,雖然是小配角,但是比其他配角都來的搶眼!(如果他的戲份多一點就好了,演得很可愛)
英語不好的他,還頻頻轉過頭請部下打pass,那個緊張的樣貌演的很自然逼真。
更妙的是年紀大概可以當他阿姨的女王很辛苦的聽了他好一大段破英語,才用德語安慰他,不用背書了,累了就回家休息吧,這頗跟維大力義大利廣告有異曲同功之妙。
(小朋友別撐了,休息一下吧。)

電影裡面的佈景可謂是精雕細琢,許多小角落富有巧思
例如說當時的英國不斷在進行建設,力求翻身,皇宮邊用邊蓋
這位大臣右手邊的小模型,就是另外一部電影莎翁情史裡面的劇院。

迷信又狂熱的飛利浦二世,連船艦也不放過,盡是聖母瑪利亞的形象。

最後說到劇情,小細節都還很不錯,但是整個結構實在是慘不忍睹,有不合史實的地方沒關係,為了電影的性質,把數個歷史角色融合於一身也沒關係(華達·羅利爵士主要是探險家,這片卻把他跟其他海盜的角色做了融合),但是故事的基本起承轉合不好那就糟糕了。這片在宏觀的角度,把西班牙王強調成類似今日搞恐怖主義的賓拉登
,透過耶穌會(沒錯,就是那個利瑪竇的耶穌會,他們在歐洲其實是天主教的特務組織),不斷在英國搞陰謀政變,而英國這邊,女王不斷善用其女性魅力「演戲」,讓一個又一個的歐洲王公貴族迷的前來求婚,又不斷吊他們胃口,玩弄於手掌間,維繫英國的外交安全(當時的英國真的是弱國,在歐洲的領土被先祖敗了了,只剩下加萊,國庫窮到出兵一次,徵個4000人已經要偷笑了)與外交,微觀上,女王的情感世界花了很多篇幅去描述,
但是針對劇情安排的大威脅:流氓國家西班牙的無敵艦隊進逼,劇情上英國以及伊莉莎白這邊的因應之道很沒有深度,相對於西班牙方面縝密的陰陽謀規劃、備戰準備,英國這邊只看到女王亂發脾氣,私事攪和公事,把跟女王的侍女私婚的華達·羅利爵士關起來(這時間點其實史實比較後面才發生),要打戰時,又倉促放了華達·羅利爵士,單靠羅利自己火船計的計策(又不是赤壁之戰),以及靠伊莉莎白穿著銀光閃閃(其實這也很荒唐,單單女王穿著不合時代的中古全身甲,又歷史上記載她也沒有親上前線過),陣前講段慷慨激昂的話就能扭轉戰局,劇情設計的大威脅,卻使用速食漢堡的解決方案來化解,非常的不自然也不合理(我覺得伊莉莎白訓話那段,實在是大敗筆,相較之下,梅爾吉伯遜英雄本色好太多了。),克服威脅需要相應的努力,才會合理,難道伊莉莎白戰勝的原因只是運氣?


還有莫名奇怪的馬急跳牆,難道跳了以後,西班牙無敵艦隊就會大勢已去?
最後再把女王弄成好像雕像,實在很莫名奇怪。

這片實在是英國皮、美國骨的片,實在是把伊莉莎白刻劃過於膚淺,實在看不出來哪有甚麼黃金年代?求婚者絡繹不絕?王宮美侖美奐?伊莉莎白衣服一套又一套、假髮一大堆?西班牙無敵艦隊莫名其妙敗戰?我覺得這樣史詩般的大片,很可惜兩集只能欣賞幾位知名演員的演技,故事說不好的部份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不過這個DVD有一個令人激賞的特點,那就是,有日文字幕,甚至有日語配音!(二區、三區合為一片??)對於學習語言來說,一次可以練兩種,而且日語的部份,為了考驗觀眾聽力,字幕只供參考跟語音講的完全不一樣,租一次片,可以有雙重的享受,太超值了。

ps.這兩張,第一張羅利爵士說他要把發現的新世界肥沃沿岸地區獻給英國,取名維吉尼亞(Virginia,Virgin- ia,為了紀念處女女王的),第二張伊莉莎白回得很妙:那我結婚後的話,是不是要改叫Marriaginia(Marriag- inia)

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