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將新買的烏克麗麗開弦

當新的烏克麗麗買來的時候,由於新的烏克麗麗伴隨著新的琴弦,買來時弦可能是在放鬆的狀態,還沒有適應調音調到定位時的弦張力,所以當調音好的時候,新弦很容易較快的走音掉(一隻好的新烏克麗麗,走音應該是數小時以後才會發生,而不是幾分鐘內發生)

那要怎麼讓新弦快一點進入狀況呢?小弟已前請教過Ukuman先生,得到一個有效的方法,我姑且稱之為「開弦」


首先我們要知道烏克麗麗調到定位的定弦是甚麼?是AECG,然後請記得A~C是越來越低音,但是G反而變高音(這是烏克麗麗跟吉他最大的不同)

再來,這個方法怎麼做呢?很簡單,把所有的弦調音都調高一個全音(依序為B #F D A)或者半音,然後放一個晚上,也就是比正常定弦緊一點,讓新弦慢慢去適應那個張力,隔天再放鬆調回標準AECG,新弦就會穩定下來,以後不容易走音。


烏克麗麗有兩種琴軫

(一)這是新式襲自吉他的機械式弦軫,轉起來同吉他

  1. 照片右手邊的弦軫,時鐘旋轉是繃緊,會把聲音升高
  2. 照片左手邊的弦軫,時鐘旋轉是繃緊,會把聲音升高

(二)
這種是烏克麗麗傳統式弦軫,軫子在琴頭後面,音調到定位還要逼緊螺絲把音固定住(新式弦軫不用做這道喔,切記!

第一次開弦時,必須用起子稍為鬆開(只有一點點,轉太多的話,軫子會像鬆開的螺旋槳自己快轉到全鬆),然後轉到比正常定弦的音高高一點以後,再逼緊(是逼到軫子還可以用手微微轉即可,不要轉死、也不要硬轉到螺絲的那「十字」壞掉),然後一樣放一個晚上....

隔天,用起子把螺絲稍微轉鬆,然後把弦調鬆到正常的定弦,再把螺絲再度逼緊,一樣是轉到還是可以把軫子微微的旋轉就好,那以後要調音的時候,走音都會在小幅度轉動的範圍就可以調回來,只有在大幅度轉軫子時(例如要彈特殊的曲子,需改變定弦)、換弦時才需要鬆開軫子。

ps.切記傳統式軫子不可以逼太緊到完全轉不動,然後又硬轉更緊,那會讓軫子斷裂,此外機械式弦軫不需要轉螺絲喔。

2010年5月30日 星期日

用烏克麗麗彈暴坊將軍(暴れん坊将軍)

這一首從小聽到大,是日本「強拔辣」(拿武士刀逞兇除害的日本古裝劇)「暴れん坊将軍」有名的曲子,昨天一時興起,抓一抓簡單編一下,就彈看看。




不知道「制裁」典故的話,可以參考這個,Z頻道最好看的節目

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

感想:526華夏技術學院數位音樂&多媒體表演研討會

星期三我去了華夏技術學院數位音樂&多媒體表演研討會。

會知道這個訊息,主要是Openlab.Taipei的朋友介紹的,然後當天去,才發現兩位推薦的朋友都在忙論文結果都來不了,好吧,我是Openlab.Taipei的唯一代表了。XD

早上是首先是鄭建文先生講reason的使用,這個我覺得講的瑣碎的....比較像電腦補習班的感覺....我的意思就好像說教Windows怎麼用,按下開始功能表會怎樣、關機選單按關機會關機、按重開機會重開機、視窗右上方X按下去會怎樣等等....


接著是黃志方先生講Audiomulch,這是類似MAX/MSP或Puredata的軟體,但他不是講軟體的操作,而是藉由這個軟體,以一個一個範例講解電子音樂的基礎觀念,從基礎的振盪器開始講加上示範,一直講到各種filter和mixer

快講完時,竟然突然手機響了(更!我既然忘了切靜音),一接起來,居然是詐騙集團,媽的,說是「XX市警察局」,來電號碼長度根本就不對,還問我「現在有沒有空?」,damn,當然沒空「我在開會」,就給他掛了。

早上我發現一個很怪的現象,來的人有老有少,年輕的應該是學生,老的中年人應該是當老師的吧?但我居然看到我附近有應該是老師級的人在看小說,研討會台上講台上的,他看他的....唉,老師都會做這種示範難怪現在的學生有樣學樣,大概只是為了拿這張吧?

中午便當很好吃!還有水果。

下午則先是董昭民先生講多媒體表演藝術的跨領域性和開放性,他是講理論性的東西,多媒體藝術的發展源自溝通的需要,是不同媒體之間的各種合作,主要分為三種
獨白(也就是聯覺)
對話
互動

講得很有料,但台下好多人睡著,然而最後他做了一個表演,是古箏+互動科技,結束後更多人趴了....講完以後,董先生在跟一位教授的對談中表示很藝術的東西在台灣很難存活,一場表演,即便只有一個知音,他就很滿足了,然而我覺得這對他一開始說的溝通,是很大的諷刺...

溝通應該要思考顧及對象的訊息接受能力不是嗎?這也應該是所謂的互動的基本吧。

其實我看他的表演,一開始看到特殊的技法跟很炫的科技結合,我覺得會讓人好奇一下,但一直看下去,很沉悶,發現我真的看不懂、聽不懂,可能是恐怖氣份的聲響吧?我覺得這蠻像是科技巫術,大概是我沒有慧根吧。

最後是知名的廣告音樂製作人陳哲聖,他反而為上一位演講者提到的「溝通」做了最好註腳,他的演講講得超好的,針對如何以音樂有效達成廣告的訊息傳達效果,以很多範例做了有條理的解說。

最後結束時,好多人去跟他致意,實在太多人了,最後才輪到我,不過他居然說好像看過我@_@但我完全沒有印象,而且我試著問幾個人,不過他不知道,我也猜不出來了,大概曾經在哪裡不期而遇吧,然後我致意完,說我是「鄉民音樂」人(我大概只想得出這個描述XD),跟他揮揮手,他趕時間就先走了。

這次研討會我覺得還蠻有收穫的。

2010年5月25日 星期二

初音將進酒052510snapshot-小生版測試

這次聽了朋友的建議,讓我家的初音改當小生看看,好啦,真的變歌仔戲了。:)
語言用台語(或者說閩南語)


當然原詩是李白做的,曲是我做的,歌詞如下: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
與爾同消萬古愁。

附上之前的「小旦版」做比較XD

2010年5月23日 星期日

2010新一代展遊記

昨天去看新一代展,以下是照片影片集錦..

這是台藝大動畫系的一個以日治時代為背景的故事的製作過程講解的樣子。

這是復興美工的平面設計,我喜歡這張有趣的聯想

還有門口的「風箏」


然後這個設計我覺得很讚,讓中式的桌椅有更好的機能性又保持美感


這個有趣但是看不懂

有趣的COSPLAY噱頭,這也算設計吧?





這是大葉大學空間設計系的,把台中老市區試作重新規劃,黑色建築是現有的,白色建築是新發想的,我出身台中老市區,自然關注這個,不過我覺得如果新建築能夠跟舊建築有接軌的建築風格可能更好。

這好像也是台藝大的,唉這不就是翻製美少女夢工廠+薔薇少女嗎?我覺得這很沒有意思,只有在秀圖的感覺


這忘記那一間學校的,很有意思的數位足球台,把觸控螢幕結合上去,螢幕會描繪球滾過的軌跡

這個動畫 很可愛,雖然看得出來受到阿梵達藍星人的影響,但是走出自己的道路
這個羅婉瑜拍的懷舊短篇電影有意思,讓人想看。
有趣的噱頭

然後有兩個我覺得很不錯不能錯過的罕見作品

一個是銘傳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的Project Don小組做的3D融合2D手繪動畫-黑盒子

講自殺防治的,故事進行很有趣,女主角很可愛,音樂很陰森還不錯,如果音樂配合畫面加強對比會更好,這也是唯一一個我發問跟製作小組討論的ㄧ部動畫,我覺得他們對「防自殺」這個題材有研究過,然後分鏡、劇情、3D、2D、音樂都很到位,把故事有說到水準之上,感覺作品有一種認真的使命感、對生命的關懷,我看的會有一點想哭的衝動,這作品有點感動到我,不過我覺得劇情可以再進步一點,因為現有的結局算是沒有結局,有點可惜,不過我看好他們將來的發展。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另外一個是實踐大學工業設計系Pomi的電烏克麗麗,其實Pomi是我朋友,我聽到他說設計了ㄧ款電烏克麗麗,自然要去看,礙於規定我不能拍照,我就文字描述一下,那是一隻Soprano的電烏克麗麗(但格數加到 15格),造型設計成像五線譜高音譜號,但是保留木頭的質感,有設計感但是不會保有木頭的溫暖,然後琴身有電磁拾音(鋼弦)與振動拾音(尼龍弦)的版本,軫子設計類似大人的科學26期迷你電吉它,調音也是在琴身下半布,然後最有趣的是,可愛的硬殼琴盒,蓋子竟然就是帶簡單EQ的音箱,也就是說琴盒打開,電烏克麗麗導線跟琴盒相接,就可以表演了,不用再帶額外的音箱,街頭表演非常的方便,空間做了最大的利用,另外他又設計了概念性的電子譜投影器(還是顯示烏克麗麗四線譜呢),也是可以放到琴盒裡面,概念非常的好,我覺得他的東西是機能性與美感兼具的好例子,基本上我覺得設計就是機能性與美感的良好平衡。

但是我覺得場內有很多東西談不上設計,太多偏美感無機能性的東西,我覺得那些應該是放在藝術展、美術展才是。

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