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聲音、傳達、迴響
中間2個是什麽字啊?
中間兩個是惡稿的,算是技術示範。三公口是用文字打鬧時常會看到的一個字(就台灣而言),就是一個老公公額頭有皺紋、眉毛深鎖又張開大口的樣子,類似的還有「米田共」(不過這就真有其字了,糞也)。下一個字也不是正經字,就是門中有門:大門中有中門,中門中有小門,這字是示範作好幾層的遞迴。兄臺可能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東西,容我簡略說明。這是奠基在unicode上的新漢字編碼技術,簡單的說,文字學家分析研究歷代古籍,整理出漢字的基本單元,有人稱為基本部件,也有人稱為中文字母,總共1000多個,所有的漢字可以用左右、上下、包含組合這些基本元件而合成。這回復了漢字組字的形聲、會意能力(其實也可以還可做到一點象形、指事),再加上過去電腦上缺字嚴重,大家只好大量使用轉注、假借,至此六書的能力都可以做到了。過去由於對於文字學缺乏理解與技術限制重重的時代不得不把中文字當「英文字母」來處理的方式得以告別了。除了廣大的缺字問題,應時代文化進步需要,也能自行組出(就像用英文字母組英文字一樣)短小精悍的新字來表達新事物。教育上,漢字的學習過去是一個字記一個「圖像」,6萬字就得記6萬個圖像,這當然是難以學習的,也很沒效率的。簡化是必要的,但有兩種方法,一種縮小學習的範圍:簡併字到數千字,這是之前很多地區行之有年的做法。但結果如何?這我就不多說了,例如說,坐飛機到香港一遊,這句的簡體字,就足以說明,飛機可能是一種海上交通工具,過去的時空下有其必要,但這不是夠好的學習方式,任何聰明的國家,不會因此斷絕了過往的文化基礎,英文已經有18萬字,也可沒有來個大簡化到5000字。另一種是記住漢字的1000多個基本元素,上萬的漢字,只要記「組合的方式」即可,更有學習效率,字又不用簡化,因此不用擔心文化也被簡化成無物。
我一直都認為正體漢字才是真正的中國字,中國人用中國字,可悲的是大部分的中國人都在用蘇聯狗弄出來的簡體字(殘體字),挖了老祖宗的墳墓,還說什麽“與時俱進”。今天剛剛和器奇聊到簡體繁體的問題。看器奇他發的貼子:http://forum.moztw.org/viewtopic.php?t=17339把每一個漢字拆開,都可以得到一個故事
^^
張貼留言
5 則留言:
中間2個是什麽字啊?
中間兩個是惡稿的,算是技術示範。三公口是用文字打鬧時常會看到的一個字(就台灣而言),就是一個老公公額頭有皺紋、眉毛深鎖又張開大口的樣子,類似的還有「米田共」(不過這就真有其字了,糞也)。下一個字也不是正經字,就是門中有門:大門中有中門,中門中有小門,這字是示範作好幾層的遞迴。
兄臺可能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東西,容我簡略說明。這是奠基在unicode上的新漢字編碼技術,簡單的說,文字學家分析研究歷代古籍,整理出漢字的基本單元,有人稱為基本部件,也有人稱為中文字母,總共1000多個,所有的漢字可以用左右、上下、包含組合這些基本元件而合成。
這回復了漢字組字的形聲、會意能力(其實也可以還可做到一點象形、指事),再加上過去電腦上缺字嚴重,大家只好大量使用轉注、假借,至此六書的能力都可以做到了。過去由於對於文字學缺乏理解與技術限制重重的時代不得不把中文字當「英文字母」來處理的方式得以告別了。
除了廣大的缺字問題,應時代文化進步需要,也能自行組出(就像用英文字母組英文字一樣)短小精悍的新字來表達新事物。教育上,漢字的學習過去是一個字記一個「圖像」,6萬字就得記6萬個圖像,這當然是難以學習的,也很沒效率的。簡化是必要的,但有兩種方法,一種縮小學習的範圍:簡併字到數千字,這是之前很多地區行之有年的做法。但結果如何?這我就不多說了,例如說,坐飛機到香港一遊,這句的簡體字,就足以說明,飛機可能是一種海上交通工具,過去的時空下有其必要,但這不是夠好的學習方式,任何聰明的國家,不會因此斷絕了過往的文化基礎,英文已經有18萬字,也可沒有來個大簡化到5000字。
另一種是記住漢字的1000多個基本元素,上萬的漢字,只要記「組合的方式」即可,更有學習效率,字又不用簡化,因此不用擔心文化也被簡化成無物。
我一直都認為正體漢字才是真正的中國字,中國人用中國字,可悲的是大部分的中國人都在用蘇聯狗弄出來的簡體字(殘體字),挖了老祖宗的墳墓,還說什麽“與時俱進”。
今天剛剛和器奇聊到簡體繁體的問題。看器奇他發的貼子:
http://forum.moztw.org/viewtopic.php?t=17339
把每一個漢字拆開,都可以得到一個故事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