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3日 星期五

來自硫磺島的信欣賞心得

2/27凌晨二校
大年初二,觀賞了來自硫磺島的信,看完之後,不覺有此感言:人力分工,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也是最邪惡的設計。最無責任的人發動了衝突,卻要由最有責任感的人來承擔

以前說到二次世界大戰的硫磺島,印象就是日本人多麼邪惡、頑抗、讓美軍死傷慘重等等的,都是一面倒向美方的論述,缺乏日方觀點的論述,後來有幸看過軍事的雜誌,略知硫磺島一戰,其實對是一個很有成就的登陸防禦戰,在一個月的時間內,硫磺島這麼一個只有台北市十分之一大的彈丸之地,面對著美方的人力優勢、火力優勢(日方完全沒有海空軍支援)下,日方的防守還可以讓攻方的一個師最高達到了75%的折損率,導致美軍死傷鮮見的遠大於日軍,師部的文書兵、伙房兵等都必須拿起武器迎敵,這遠比稍早的諾曼地登陸中的守備德軍有著更好的表現,這讓人很好奇日方是如何達到這軍事上的成就?但實際上,對硫磺島的日本守軍而言,這不過是個不得不做的爛攤子。

如果你是一個將軍,上級要你去守一個守不住的島嶼,上不給資源、下懷疑領導,全軍又壟罩在一片為失敗自殺解脫的氣份下,該如何收拾這個爛攤子呢?這部電影,就是這樣的故事,很容易讓觀眾投射進去,如果你是劇中的歷史人物,如此不利的「工作」條件、環境,現代我們可以很容易拍拍屁股說不接就是不接,頭腦正常的人應該都不會接這種爛攤子。然而在1945年時的日本,在任何社會層面,個體沒有說不的權力,說不就是不愛家、不愛國。節節敗退中,提到守硫磺島,其他有辦法的將領逃避了這個有去無回的苦差事,然而惟獨本片主角之一:栗林忠道(渡邊謙飾演)中將,接下了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留美歸國作風美式的陸軍中將栗林忠道,跟海軍的山本五十六一樣是真正的職業軍人,沒有政治上的野心,只有軍事上的專業。戰前由於在美國留學過,對國際局勢有很深厚的了解,深知美國的強大工業實力不可小虞,但在國內大和軍威所向無敵的狂焰下,這種真知酌見不但不被正視,反而被認定成失敗主義,為了身家著想(如山本,曾多次面臨軍隊內部暗殺),也只有避談政治,做好軍事專業份內事。

踏上了硫磺島,麾下只有思想僵化的幹部、事權不統一的組織、未開打先內耗的基層、甚至上上下下流傳著對栗林不利的傳言。栗林不畏這些橫逆,一下飛機先是阻止了基層軍官為了小事細故隨意處罰士兵的行為,他說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你把士兵通通打死了,那誰來打戰?」,這反映出他重視人本與務實的風範,導演這樣的安排讓人印象非常深刻。而另一主角麵包師傅西鄉昇,也因此逃過了一劫,西鄉這個很白目的角色,二宮和也詮釋的活脫脫就像服役時的天兵,十分真實,二宮的演技令人刮目相看,尤其是在群眾壓力下,口中被迫擠出「能為國出征,我非常的榮幸」的政治正確言語,但那種無耐的眼神、不太甘願的語氣蓋不住其真性情。

天兵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應該說是難以融入軍旅生活,不能說是一種錯誤,但這種人肯定在軍中不好過,所以西鄉這樣滿嘴牢騷、懷疑為何而戰、兇不起來也耍不了狠的死鄉民,絕對是班長的眼中釘,唯一的價值就是不管多「老」,作定了永遠的菜兵。

故事的主軸主要圍繞在高層的栗林週邊以及基層的西鄉身上發展,基本上兩人有同痛相憐之處,在國家壓力下,前者被丟到島上以後,本土大本營幾乎可以說是就跟硫磺島守軍劃清界限,資源給不了就算了,還頻頻用拐的用騙的甚至用唱的敦促他作悲劇英雄;後者在群體的心理壓力下,寧作天兵,也不要輕易拋棄生命,兩人終其一局,說是在跟美國拼命,不如說是跟軍隊中群體的失敗主義意識對抗,這個主義希望他們隨便的拋棄生命,表現出灑狗血的愛國情操。但他們不信服如此的型式主義,並不因此就範。

在高層,栗林不認為照本宣科,按教科書上所教在灘頭上跟敵軍展開亮刀亮槍轟轟烈烈的對抗可以適用於硫磺島的地理環境,而且也不明智,反而親身走訪探察全島,定下了保全實力於山中坑洞地堡的策略,不准任何士兵隨便輕談自殺,好好的發揮每個人的力量抵抗到最後一刻,但很遺憾的,戰爭的發展實際上是許多失連幹部逼著麾下部隊集體自殺,一次就是幾百人、千人,人力已經捉襟見肘了,還自己人扯自己人後腿,而小兵西鄉,在島上守軍擋不住的集體自殺潮中,就像一支不死的蟑螂,謹記栗林的指示,寧願順著自己的真性情作自認正確的事,連續逃過好幾劫,避掉未死於敵人槍口下,先被自己人害死的宿命。

但是到了結局,在本土傳來的勞軍歌曲中,稚嫩童音唱出的硫磺島之歌,明是鼓舞軍心,暗是催促守軍踏入自己挖的墳墓,即使是栗林也不免波動了情緒,要知道在一個非理性的國家,栗林的處境就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光榮愛國的犧牲!前面的劇情也衍繹了「不愛國」的下場,我想也暗喻如果栗林「不愛國」,心愛的家人應該難逃憲兵的魔爪(西鄉經營的麵包店也是被「愛國」口號給赤裸裸的踐踏),畢竟栗木這樣極少數珍貴,了解美國的內勤軍官(栗木實際鮮少帶兵經驗,大半擔任參謀職),在這樣的時機被丟到最前線的外島,似乎日本軍事機關已經絕望,甚至也許就像島上幹部那樣負面思考,懷疑起這個美國通。栗林最後還是擔起了這個責任,雖然不希望麾下士兵隨便浪費生命,但上級就是逼他執行此下策,他深切表明必定會身先士卒,率領敢死隊,帶頭「玉碎」!實在很感人。甚而西鄉這個死老百姓,本來就只關心自己能不能活著回去,根本不相信什麼玉碎、皇國興廢在此一戰思想的他,逃到最後,卻為了栗林死後的尊嚴,甘願徒手跟美軍士兵一搏。

這樣的故事其實歷歷再現,現代人罵日本二戰的軍國主義罵的很輕鬆,但設身處地的想,如果自己就是當事人,在邊暴走邊傾倒的國家機器之前,憑一人之力恐怕也是難以播亂反正,來自硫磺島的信雖然沒有得到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但它必定是我心目中的最佳影片之一。

2 則留言:

Tér Hián-koân 提到...

您說得對極了:現代人罵日本二戰的軍國主義罵的很輕鬆,但設身處地的想,如果自己就是當事人,在邊暴走邊傾倒的國家機器之前,憑一人之力恐怕也是難以播亂反正

魔法設計的藝術 提到...

第三者總是比當事人來的輕鬆阿。

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