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4日 星期三

Thinkpad X201 中期性能提昇 - ssd+ram+usb3.0

最近我的Thinkpad 偽x201i的sshd (朋友送我的)出狀況,有一天開機開不起來。備份回來以後,開機看smart有56個壞軌,smart許多數值有點可怕,但總評卻良好....

經過深思,不仰賴它了,順便一口氣好好升級一下。

硬碟我換美光MX500 ssd。雖然x201只有SATA2,不過速度還是比退回舊的7200rpm HDD快,開機時間從hhd的,然後現在的ssd耐用度提高,就換囉。

ssd的設定我參考這邊,不過trim 就不用做了,Ubuntu 14.04 以後都自動有作了,處理 /tmp mozilla快取放到ramdisk(Linux 預設都會開)就好







記憶體加到Thinkpad的極限 8GB,我換PCHOME上可以找到的碩果僅存DDR3 1066 記憶體,Winchip的還算可以信賴(現在DDR3 1066的記憶體很難找,找到速度更快4gb記憶體而有8個顆粒、高電壓而 DDR3機板可以用的更少),這樣記憶體怪獸 Firefox用得開心



然後也加了這個隱藏型USB3.0 擴充卡,這樣接高速硬碟速度快




最後按照以前的方法清理上蓋

變回亮晶晶的樣子,開機起來速度變更快。整備成新電腦的感覺吧?

x201用了8年,螢幕都不會黃化,一兩年拆開給風扇上油、清理散熱系統,可以再繼續用了5年吧?

2018年3月9日 星期五

拿坡里披薩- 蘋果肉桂披薩 的味道如何


一直披薩都是吃達美樂不然就是必勝客,不過在看了Netflix紀錄片美食不美 以後才知道原來我們現在吃的主要都是美國化的美式披薩,跟發源地的義大利拿坡里很不一樣,原鄉拿坡里的披薩其實超軟,披薩要用刀切開上面是有點流質,然後把餅皮像水餃一樣包起來塞到嘴包吃,就想說吃一次看看台灣本地號稱是義式披薩的拿坡里披薩看看。



第一次吃,我叫了傳說很有名的炸雞還有一大一迷你的披薩。

炸雞確實很好吃,外皮超酥,肉還有很多汁,這有不多說了。

披薩我叫兩個,大的是蘋果肉桂披薩,迷你的是波隆那臘腸披薩。 我覺得印象最深的是蘋果肉桂披薩。



 傳說中拿坡裡披薩很難吃,我故意找別間所沒有的奇特口味,我覺得蘋果肉桂披薩這個口味很特殊。

我以前有備日本點心八橋訓練過,所以肉桂是可以接受,我覺得這個披薩最特別的是這個液態狀的甜甜起司很好吃,並不是熱的才是液狀,而是冷掉(我外帶回家)還是會有流動性,很好吃,單單吃很好吃,不過組合上肉桂味好像味道就被中和了?我比較喜歡最中央沒有沾到肉桂的部份,麵皮部份不錯吃,整體來說不是烤特別焦,所以麵皮偏軟,不過烤得也是一種好吃的滋味。

第一次吃覺得這味還蠻有個性的,下次再吃看看。

2018年2月14日 星期三

京都 美十 Otabe 年輪蛋糕、八橋網購攻略


一直有看Ryuuu TV, 京都名產以前只吃過傳統的「八橋」(長得像餛飩的甜點),還沒吃過近年興起的年輪蛋糕,對他們片頭的年輪蛋糕很好奇。 美十Otabe 有提供跨國網購,所以今年過年就帶不一樣的年貨回老家,順便分享一下我怎麼訂的,會訂的話,從京都叫貨到台灣只需要三天。



首先進入Otabe的正體中文官網


按「日式甜點」來瀏覽,然後找到下面這個按鈕(很顯眼),按進去就可以下單了,這邊

如果你按「線上購物」的話,進去的其實會是日本國內的網站,Otabe的國內跟國際網購(DOKODEMO)是兩個不同通路,不過沒關係,一樣找到這個躲在旁邊按鈕(facebook順便按讚 :P)

進到otabe 在DOKODEMO的網夠頁面以後,第一件事情,先在右上角變換語言為中文(繁體),配送改成アジア 台湾(亞洲台灣),通貨顯示也改成台灣的 TWD




然後再開始選購下單,再來就跟台灣差不多了,購買時收件人、地址直接打中文漢字沒關係,他們出貨會照印。


訂貨日期要特別留意:
  • 八橋或年輪蛋糕的賞味期限很短(後者只有一個星期多)
  • 美十 Otabe週五、六、日公休,郵局休六日
 我是在上週四訂的,從出貨到送到台灣家裡需要三天,還有一星期的時間可以慢慢吃。如果中途貨物睡在郵局的倉庫兩、三天,到貨時年輪蛋糕的賞味期就會少很多天(五天),很傷。而Otabe 很貼心,星期一才出貨,對我來說還好,沒回老家之前小年夜就先到貨了(有驚無險XD )。所以最好的下單時間是在六、日、一,這樣可以在上班日有連續的三天送貨。


價格方面,加了運費會比較多錢,一次買多一點是會比較划算,但到一定的重量以後,買越多運費變更高,所以要衡量一下,然後在日本會退稅,到台灣我因為量不多也免稅。

到貨時是這樣,箱子有很清楚的放置方向,台灣的郵差交給我時也有好好的這樣放。

 送貨單很有意思,都是放在特製的塑膠保護袋裡,單據可以連袋子可以漂亮的撕起,不會損傷單據,然後看上面就可以發現,地址我就直接打台灣的漢字地址就可以了。

 開箱,它有放很充足的氣泡袋保護,加上沒有倒置,所以這些食物都是安全的。

 八橋的包裝也包得很好

還要帶回老家送人,就不打開吃了,剩下的就看影片中Yuma 的示範吧。


2018年1月25日 星期四

電影《 幸福路上 》 的真正啟示



幸福路上到目前我總共看了兩刷,第一刷我看到了六、七年級生的集體惆悵 ,第二刷我看到的是鬥志與台灣魂。

我本來對於導演宋欣穎毫無知悉,但是兩輪看完以後,好生佩服。電影敘事看似像委婉女性風格,實則很犀利地把台灣人的「問題」指出來。我以為近來三部電影《 大佛普拉斯 》、《 血觀音 》、 《 幸福路上 》,堪稱「覺醒三部曲」,如果在30年後來看,他們應該會是台灣電影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 三個不同的導演都拍出了內外兼具,品質非常棒的電影。

接下來我想說一說,《幸福路上》到底在覺醒什麼?基本上,要理解這部片我認為有三個層次,網路上現有的評析基本上第一層(所有角色的歷程)、第二層(政治改革歷程),都有提到,我想講的是第三層,應該算是哲學層吧?

如果你還沒看過這片的話,我建議你把握下檔前剩下為數不多的場次趕快去看,再來看我的文章吧;如果你已經看過這片,你往下看完後,如果覺得有收穫,更理解這片真正在講的東西,再介紹給更多人進戲院吧。


我留白一點再開始....












在理解第三層前,我們先複習一下,劇情第一層是在講小琪周遭所有人的成長故事,第二層就是在講政治,包含KMT 對一世人母語 的戕害、白色恐怖等等,電影劇情演到最後小琪婚姻的難關,很多人因此質疑收尾是不是收的不漂亮或者是否演的太倉促片長不夠,我倒不這麽認為,我就從這裡切入倒回去看。

首先小琪跟美國人丈夫兩人的連結點在於聖誕樹燈飾,其實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同是聖誕樹,這個幸福象徵:
  • 對於小琪來說:是還在台灣時,對美國的美好想像
  • 對於小琪的丈夫而言:聖誕樹則是佳節歡樂與結識小琪的契機


結婚以後,開始過美國夢的生活,小琪才發現 美國的生活跟台灣的生活也是日復一日,沒有比較「不一樣」,還很無聊,而且奮鬥了大半生,小琪這個台灣人在美國享受的美國夢生活,享用的是台灣勞工製造出的產品。


那麼小琪的婚姻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小琪為何認為「兩個人價值觀、想法完全不一樣」?

婚姻是兩家共同的事,異國婚姻更是兩國文化交流,比方說知性綜藝節目WTO姊妹會,有許多美滿的異國婚姻,或者說我最喜歡提的例子 -小貝

婚姻不是一家單方面「消費」另一家,而是夫妻雙方互相理解,互相為對方付出,兩邊文化互相融合,這才會有幸福的婚姻。例如,小貝常常把亞洲的文化飲食介紹給美國的家庭,又深入探索台灣的在地文化,大愛特愛台灣米漿等等,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家庭的真愛,當然還有對台灣這塊土地的熱情。

相對地我們回頭看小琪的美國丈夫,他得到了made in Taiwan 的聖誕燈飾,也得到了"made in Taiwan"的小琪,小琪以及小琪的父母,單方面付出了很多東西,可謂是台灣人製造,美國人得到

而美國丈夫這邊呢?他沒有要理解、也善意地「拒絕」台灣的文化:
  • 不想吃代表性的台灣美食-雞爪
  • 經過疏濬整理,景觀改善後的幸福路中港大排,雖然變了,但還是不喜歡
  • 小琪父母那代用環境污染、工傷等代價,支撐了美國人的生活享受,但是美國丈夫也欠缺理解
結果換來的是什麼?小琪那多年來努力「維持美好美國夢」生活的台灣原生家庭逐漸凋零,而小琪本身呢?美國人丈夫射了以後不想要生小孩,劇情一直到最後我們可以看到他一直溫柔地堅持表示:「不要急著生小孩,我們可以再多作幾次婚姻諮詢。」(是不是很溫良恭儉讓 呢?)

這些都說明了美國丈夫跟小琪之間多大的歧異,這一段劇情還提到了金兔,小琪出生於 1975年4 月5 日,也就是兔年出生的,金兔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象徵,同時代表財富跟人才(小琪自己)。

我們抽離婚姻來看,如果金兔在美國落地生根,不就是代表台灣家庭「無我」地付出數十年之後,把財富跟人才雙雙獻給美國人,換來台灣家庭的凋零,別忘了,小琪是家中獨生女,小琪如果無法在事業上一展其宏願,連小孩都不能生, 他們家族可以說就是斷後了(父母還要作到死)。



美國丈夫的幸福是享受台灣人勞動的成果:小琪的幸福是貢獻勞動成果給美國丈夫

這不就是一種掠奪嗎? 


「什麼是幸福?」,小琪阿嬤的回答是:「吃飽就是幸福」,我認為電影小琪的家庭就是許許多多台灣家庭的寫照或者說是整個台灣的寫照,台灣越吃越窮,這怎麼會算是幸福呢


「什麼是幸福?」電影一開始主角小琪的爸爸回應的台詞:「這麼小就問這個問題,長大後會是哲學家喔!」,其實本片應該就是小琪回台灣進行的一場回顧與哲學思辨之旅。



我們真的成為小時候理想中的大人了嗎?小琪小時候說:「我要成為很有用的人,改變社會」,很明顯回顧起來,自己沒有成為理想的大人,這是台灣第一代中產階級社會的成果-六、七年級世代的普遍惆悵,我們小時候被期許為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吃最好、用最好的,小時候還被灌了許多偉人故事、百科全書等等,結果長大後沒什麼亮眼的成績與成就。

根據小琪回憶的人生走馬燈,我們可以看到學校老師、電視卡通、很多冠冕堂皇的言詞或者影響:


  • "Sofa" 被老師硬生生地灌輸該音譯成「沙發」,而不是符合漢語構詞法的「蓬椅」
  • 要學習蔣公看小魚逆流而上的精神(是為了「」力爭上游?)
  • 卡通小甜甜:窮苦階級很可憐,要努力翻身跟王子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 等等,不再贅屬 (很多人都討論過了)
小琪的表哥阿文在電影說有提到:「別人說的不一定是對的。」,這些「意識」、「價值觀」的植入,除了大家很快聯想到的是KMT 的作為以外,撇開KMT 的問題,可以發現這些對一世人的心靈有很深的影響,不是說你討厭KMT 以後就消失了,而是深深的植入你我的骨子裡。

比方說「我要成為很有用的人,改變社會」,這個志向不就是深受蔣公看小魚逆流而上的精神而啟發的嗎?要成為什麼樣「很有用的人」,可以發現在小琪的前半生裡變了很多次,但即使在看過史明的台灣人400年史以後,她跑去衝抗爭現場,也都是被這個KMT 「植入的思想基因」影響,很遺憾的是,小琪很無力,小琪可以說是為了改善父母那一代不合理的勞方權益作抗爭,結果卻被母親斥責。

後來到了某意識型態明顯的報社工作,因為一次總統大選結果,KMT 候選人落敗,報社被包圍,導致小琪的機車被波及,她的心累了,適逢阿文表哥要把她接到美國去,她就應允而去了。

去美國這件事我們可以看一下不同人的案例:

  • 阿文表哥去美國是為了要逃離白色恐怖迫害
  • 小琪因為在國內的無力感(政治很複雜、無力)而去美國
  • 小琪國小隔壁的同學:小時候去美國只是去玩,長大成為政治人物耕耘鄉里,還改善了幸福路中港大排
  • 貝蒂:"made by Amercian" ,但是被迫在台灣自力更生
 到頭來,從一個主義變到另外一個主義再變到另一個主義,自始至終都只是"follower",然而一生始終難逃追求外在的認同,滿足別人的滿足,無法作自己


跟貝蒂的重逢,對小琪的思索有很大的改變。貝蒂是在台灣社會長期受到歧視的「雜種」混血之子(父親是打越戰的不明美軍大兵射後不理),詳細可以參考我這一篇 ,在很小的時候就幻滅被迫認清現實而感到自卑,長大長期在底層打滾而不如意,在921以後才活出自信的人生>
即便不依賴別人成為單親媽媽也無仿,即使不體面地賣檳榔也無仿,而貝蒂小時候的夢想(在社會上有自信地生活著,「美國」是幼年她自信的象徵)自己無法成就,但是在下一代實現了。

哲學的探討到終點,真正的問題就是在幸福路上卻向外找幸福,原因是從小被「訓練」成被外在的意識形態所主宰,按照別人設計的標準找幸福,然後被各種不同的意識拉扯著,沒有辦法成為自己。

小琪環顧前半生,自己是軟弱的人不夠堅強,前半生過得很失敗。失敗就失敗,那就承認吧,這一代真的無法完成偉大的成就。

認清自己的狀況以後,與其在美國過著美國式享樂生活,然後家族無後,還不如離婚回台生子,雖然會更辛苦地持家,但是人財(金兔的象徵)都留在台灣,父母也開通了(以前常常扯後腿),而且有小孩就有希望,自己這一代完成不了的事情,可以接力給下一代,她的父母當初不也是如此?生育表達「傳承」,這才是最重要的。

電影含意的第三層就是台灣人的心理問題,整個電影就是所有台灣人的縮影,台灣人就是軟弱又自卑,再互相傷害把人財往外推。

要找到幸福,大家該回到幸福路上,不要再為人作嫁,應該為自己而活。

PS.很有趣的,後來看到宋導的這個訪談, 沒想到意思不謀而合。

2017年12月31日 星期日

Netflix的冬天密技 - 火爐

冬天深夜晚上覺得孤獨有點冷?

Netflix 幫你想好了XD

由大導演喬治福特所編導的火爐系列是你的最佳選擇XD



有一般版的
https://www.netflix.com/title/70222873

有4K版的
https://www.netflix.com/title/80092839

對木頭有講究嗎?有樺木版的喔
https://www.netflix.com/title/80092835




一般的爐火滿足不了你嗎?還有光靈版呢
https://www.netflix.com/title/80227209

安全有趣不燒焦

由蓓兒丹娣小姐親身體驗示範一下:


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