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4日 星期三

京都 美十 Otabe 年輪蛋糕、八橋網購攻略


一直有看Ryuuu TV, 京都名產以前只吃過傳統的「八橋」(長得像餛飩的甜點),還沒吃過近年興起的年輪蛋糕,對他們片頭的年輪蛋糕很好奇。 美十Otabe 有提供跨國網購,所以今年過年就帶不一樣的年貨回老家,順便分享一下我怎麼訂的,會訂的話,從京都叫貨到台灣只需要三天。



首先進入Otabe的正體中文官網


按「日式甜點」來瀏覽,然後找到下面這個按鈕(很顯眼),按進去就可以下單了,這邊

如果你按「線上購物」的話,進去的其實會是日本國內的網站,Otabe的國內跟國際網購(DOKODEMO)是兩個不同通路,不過沒關係,一樣找到這個躲在旁邊按鈕(facebook順便按讚 :P)

進到otabe 在DOKODEMO的網夠頁面以後,第一件事情,先在右上角變換語言為中文(繁體),配送改成アジア 台湾(亞洲台灣),通貨顯示也改成台灣的 TWD




然後再開始選購下單,再來就跟台灣差不多了,購買時收件人、地址直接打中文漢字沒關係,他們出貨會照印。


訂貨日期要特別留意:
  • 八橋或年輪蛋糕的賞味期限很短(後者只有一個星期多)
  • 美十 Otabe週五、六、日公休,郵局休六日
 我是在上週四訂的,從出貨到送到台灣家裡需要三天,還有一星期的時間可以慢慢吃。如果中途貨物睡在郵局的倉庫兩、三天,到貨時年輪蛋糕的賞味期就會少很多天(五天),很傷。而Otabe 很貼心,星期一才出貨,對我來說還好,沒回老家之前小年夜就先到貨了(有驚無險XD )。所以最好的下單時間是在六、日、一,這樣可以在上班日有連續的三天送貨。


價格方面,加了運費會比較多錢,一次買多一點是會比較划算,但到一定的重量以後,買越多運費變更高,所以要衡量一下,然後在日本會退稅,到台灣我因為量不多也免稅。

到貨時是這樣,箱子有很清楚的放置方向,台灣的郵差交給我時也有好好的這樣放。

 送貨單很有意思,都是放在特製的塑膠保護袋裡,單據可以連袋子可以漂亮的撕起,不會損傷單據,然後看上面就可以發現,地址我就直接打台灣的漢字地址就可以了。

 開箱,它有放很充足的氣泡袋保護,加上沒有倒置,所以這些食物都是安全的。

 八橋的包裝也包得很好

還要帶回老家送人,就不打開吃了,剩下的就看影片中Yuma 的示範吧。


2018年1月25日 星期四

電影《 幸福路上 》 的真正啟示



幸福路上到目前我總共看了兩刷,第一刷我看到了六、七年級生的集體惆悵 ,第二刷我看到的是鬥志與台灣魂。

我本來對於導演宋欣穎毫無知悉,但是兩輪看完以後,好生佩服。電影敘事看似像委婉女性風格,實則很犀利地把台灣人的「問題」指出來。我以為近來三部電影《 大佛普拉斯 》、《 血觀音 》、 《 幸福路上 》,堪稱「覺醒三部曲」,如果在30年後來看,他們應該會是台灣電影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 三個不同的導演都拍出了內外兼具,品質非常棒的電影。

接下來我想說一說,《幸福路上》到底在覺醒什麼?基本上,要理解這部片我認為有三個層次,網路上現有的評析基本上第一層(所有角色的歷程)、第二層(政治改革歷程),都有提到,我想講的是第三層,應該算是哲學層吧?

如果你還沒看過這片的話,我建議你把握下檔前剩下為數不多的場次趕快去看,再來看我的文章吧;如果你已經看過這片,你往下看完後,如果覺得有收穫,更理解這片真正在講的東西,再介紹給更多人進戲院吧。


我留白一點再開始....












在理解第三層前,我們先複習一下,劇情第一層是在講小琪周遭所有人的成長故事,第二層就是在講政治,包含KMT 對一世人母語 的戕害、白色恐怖等等,電影劇情演到最後小琪婚姻的難關,很多人因此質疑收尾是不是收的不漂亮或者是否演的太倉促片長不夠,我倒不這麽認為,我就從這裡切入倒回去看。

首先小琪跟美國人丈夫兩人的連結點在於聖誕樹燈飾,其實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同是聖誕樹,這個幸福象徵:
  • 對於小琪來說:是還在台灣時,對美國的美好想像
  • 對於小琪的丈夫而言:聖誕樹則是佳節歡樂與結識小琪的契機


結婚以後,開始過美國夢的生活,小琪才發現 美國的生活跟台灣的生活也是日復一日,沒有比較「不一樣」,還很無聊,而且奮鬥了大半生,小琪這個台灣人在美國享受的美國夢生活,享用的是台灣勞工製造出的產品。


那麼小琪的婚姻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小琪為何認為「兩個人價值觀、想法完全不一樣」?

婚姻是兩家共同的事,異國婚姻更是兩國文化交流,比方說知性綜藝節目WTO姊妹會,有許多美滿的異國婚姻,或者說我最喜歡提的例子 -小貝

婚姻不是一家單方面「消費」另一家,而是夫妻雙方互相理解,互相為對方付出,兩邊文化互相融合,這才會有幸福的婚姻。例如,小貝常常把亞洲的文化飲食介紹給美國的家庭,又深入探索台灣的在地文化,大愛特愛台灣米漿等等,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家庭的真愛,當然還有對台灣這塊土地的熱情。

相對地我們回頭看小琪的美國丈夫,他得到了made in Taiwan 的聖誕燈飾,也得到了"made in Taiwan"的小琪,小琪以及小琪的父母,單方面付出了很多東西,可謂是台灣人製造,美國人得到

而美國丈夫這邊呢?他沒有要理解、也善意地「拒絕」台灣的文化:
  • 不想吃代表性的台灣美食-雞爪
  • 經過疏濬整理,景觀改善後的幸福路中港大排,雖然變了,但還是不喜歡
  • 小琪父母那代用環境污染、工傷等代價,支撐了美國人的生活享受,但是美國丈夫也欠缺理解
結果換來的是什麼?小琪那多年來努力「維持美好美國夢」生活的台灣原生家庭逐漸凋零,而小琪本身呢?美國人丈夫射了以後不想要生小孩,劇情一直到最後我們可以看到他一直溫柔地堅持表示:「不要急著生小孩,我們可以再多作幾次婚姻諮詢。」(是不是很溫良恭儉讓 呢?)

這些都說明了美國丈夫跟小琪之間多大的歧異,這一段劇情還提到了金兔,小琪出生於 1975年4 月5 日,也就是兔年出生的,金兔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象徵,同時代表財富跟人才(小琪自己)。

我們抽離婚姻來看,如果金兔在美國落地生根,不就是代表台灣家庭「無我」地付出數十年之後,把財富跟人才雙雙獻給美國人,換來台灣家庭的凋零,別忘了,小琪是家中獨生女,小琪如果無法在事業上一展其宏願,連小孩都不能生, 他們家族可以說就是斷後了(父母還要作到死)。



美國丈夫的幸福是享受台灣人勞動的成果:小琪的幸福是貢獻勞動成果給美國丈夫

這不就是一種掠奪嗎? 


「什麼是幸福?」,小琪阿嬤的回答是:「吃飽就是幸福」,我認為電影小琪的家庭就是許許多多台灣家庭的寫照或者說是整個台灣的寫照,台灣越吃越窮,這怎麼會算是幸福呢


「什麼是幸福?」電影一開始主角小琪的爸爸回應的台詞:「這麼小就問這個問題,長大後會是哲學家喔!」,其實本片應該就是小琪回台灣進行的一場回顧與哲學思辨之旅。



我們真的成為小時候理想中的大人了嗎?小琪小時候說:「我要成為很有用的人,改變社會」,很明顯回顧起來,自己沒有成為理想的大人,這是台灣第一代中產階級社會的成果-六、七年級世代的普遍惆悵,我們小時候被期許為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吃最好、用最好的,小時候還被灌了許多偉人故事、百科全書等等,結果長大後沒什麼亮眼的成績與成就。

根據小琪回憶的人生走馬燈,我們可以看到學校老師、電視卡通、很多冠冕堂皇的言詞或者影響:


  • "Sofa" 被老師硬生生地灌輸該音譯成「沙發」,而不是符合漢語構詞法的「蓬椅」
  • 要學習蔣公看小魚逆流而上的精神(是為了「」力爭上游?)
  • 卡通小甜甜:窮苦階級很可憐,要努力翻身跟王子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 等等,不再贅屬 (很多人都討論過了)
小琪的表哥阿文在電影說有提到:「別人說的不一定是對的。」,這些「意識」、「價值觀」的植入,除了大家很快聯想到的是KMT 的作為以外,撇開KMT 的問題,可以發現這些對一世人的心靈有很深的影響,不是說你討厭KMT 以後就消失了,而是深深的植入你我的骨子裡。

比方說「我要成為很有用的人,改變社會」,這個志向不就是深受蔣公看小魚逆流而上的精神而啟發的嗎?要成為什麼樣「很有用的人」,可以發現在小琪的前半生裡變了很多次,但即使在看過史明的台灣人400年史以後,她跑去衝抗爭現場,也都是被這個KMT 「植入的思想基因」影響,很遺憾的是,小琪很無力,小琪可以說是為了改善父母那一代不合理的勞方權益作抗爭,結果卻被母親斥責。

後來到了某意識型態明顯的報社工作,因為一次總統大選結果,KMT 候選人落敗,報社被包圍,導致小琪的機車被波及,她的心累了,適逢阿文表哥要把她接到美國去,她就應允而去了。

去美國這件事我們可以看一下不同人的案例:

  • 阿文表哥去美國是為了要逃離白色恐怖迫害
  • 小琪因為在國內的無力感(政治很複雜、無力)而去美國
  • 小琪國小隔壁的同學:小時候去美國只是去玩,長大成為政治人物耕耘鄉里,還改善了幸福路中港大排
  • 貝蒂:"made by Amercian" ,但是被迫在台灣自力更生
 到頭來,從一個主義變到另外一個主義再變到另一個主義,自始至終都只是"follower",然而一生始終難逃追求外在的認同,滿足別人的滿足,無法作自己


跟貝蒂的重逢,對小琪的思索有很大的改變。貝蒂是在台灣社會長期受到歧視的「雜種」混血之子(父親是打越戰的不明美軍大兵射後不理),詳細可以參考我這一篇 ,在很小的時候就幻滅被迫認清現實而感到自卑,長大長期在底層打滾而不如意,在921以後才活出自信的人生>
即便不依賴別人成為單親媽媽也無仿,即使不體面地賣檳榔也無仿,而貝蒂小時候的夢想(在社會上有自信地生活著,「美國」是幼年她自信的象徵)自己無法成就,但是在下一代實現了。

哲學的探討到終點,真正的問題就是在幸福路上卻向外找幸福,原因是從小被「訓練」成被外在的意識形態所主宰,按照別人設計的標準找幸福,然後被各種不同的意識拉扯著,沒有辦法成為自己。

小琪環顧前半生,自己是軟弱的人不夠堅強,前半生過得很失敗。失敗就失敗,那就承認吧,這一代真的無法完成偉大的成就。

認清自己的狀況以後,與其在美國過著美國式享樂生活,然後家族無後,還不如離婚回台生子,雖然會更辛苦地持家,但是人財(金兔的象徵)都留在台灣,父母也開通了(以前常常扯後腿),而且有小孩就有希望,自己這一代完成不了的事情,可以接力給下一代,她的父母當初不也是如此?生育表達「傳承」,這才是最重要的。

電影含意的第三層就是台灣人的心理問題,整個電影就是所有台灣人的縮影,台灣人就是軟弱又自卑,再互相傷害把人財往外推。

要找到幸福,大家該回到幸福路上,不要再為人作嫁,應該為自己而活。

PS.很有趣的,後來看到宋導的這個訪談, 沒想到意思不謀而合。

2017年12月31日 星期日

Netflix的冬天密技 - 火爐

冬天深夜晚上覺得孤獨有點冷?

Netflix 幫你想好了XD

由大導演喬治福特所編導的火爐系列是你的最佳選擇XD



有一般版的
https://www.netflix.com/title/70222873

有4K版的
https://www.netflix.com/title/80092839

對木頭有講究嗎?有樺木版的喔
https://www.netflix.com/title/80092835




一般的爐火滿足不了你嗎?還有光靈版呢
https://www.netflix.com/title/80227209

安全有趣不燒焦

由蓓兒丹娣小姐親身體驗示範一下:


2017年11月1日 星期三

輔導日本朋友返校的心得與官方日語版的觀察

11/3 特別聲明:敝人描述一個國家之所以「幸福快樂」,我的定義指的是「沒有軍事統治、沒有祕密警察、沒有思想犯」,人民不須擔心半夜會莫名奇妙「被消失」甚至被祕密處決等人權受侵害之事,敝人所述「幸福快樂」的國家,並非是以國家經濟是否富裕來劃分,而是有法制、有公開法院審判的國家。

在上週五10/27,返校官方日語版在日本發售了,這是一個很好的時間點,近年日本人很瘋萬聖節,萬聖節加上恐怖遊戲,返校由於之前國際上的口碑,加上官方的日語翻譯加上「良時」很快就在日本掀起旋風,youtube近期每天都有日本實況主在線上直播,以下筆者分享「輔導本實況主」的經驗談以及一些對日本玩家行為的觀察,也許日語版可以再更好一點。



首先,現在很多台灣玩家都會去看日本實況主玩,甚至幫忙解惑,日本語版返校大大促進了日台交流,讚啊,不過我建議這些作法:

  • 當細心的旁觀者:請裝成沒有玩過,只是一個細心的旁觀者,提醒實況者「手帳を読む?」、「先の部屋に新しい"?"がある」等實況主忽略掉的線索,避免他們一個簡單謎題卻因為漏掉一個小線索,而卡關一個小時。
  • 因材施教:是的,你已經玩過多次,很熟很熟,但是實況主知道的還很有限,甚至會往錯誤的方向思考,不要急著「糾正」他,請讓他有他的遊戲樂趣,必要時適當的引導即可,例如「之前的眼淚好像時針?」之類的,或者「我在地下室,救命啊,誰來救我」這樣演戲的引導方式。
  • 耐心:給了引導以後,對方還是不斷卡關,請保持耐心,不要變成「幫對方下棋」那樣,請忍耐對方嘗試錯誤的過程。
  • 關於結局:真的不要下指導棋,哀傷的結局、完美的結局都是好結局,兩個都歷經過才是完整的劇情,兩個沒有真正的好壞之分,請鼓勵實況主兩個都經歷完。
  • 想要指導結局:請在對方自主完成一個結局以後,再跟對方說
  • 趣味:因為是恐怖遊戲嘛,在第一章、第二章,有很多恐怖的地方,有的實況主會開TTS語音讀留言系統,敝人超推薦在魍魎出現時留些「く..る..し..い..」(好痛苦啊)、「く...や...し.... い...」(不甘心啊~~),這些恐怖片裡鬼講話的老梗;燈籠鬼差出現時,就留「可愛いなJKは何処? いいな匂い...」(可愛的女高中生你在哪裡啊?好香啊),有點變態的感覺,這樣可以強化氣份跟娛樂感。 :P
OK這些算是敝人的一些輔導經驗談,輔導而不要指導,他玩得快樂,你也看得快樂。 :)

這幾天下來,我大概輔導了10位左右的案例吧?(煙)對於目前的樣本,日本實況主的行為,我有以下幾點觀察:

  • 年齡層從高中到可能40多歲的社會人士都有
  • 不少人汲汲於玩出Happy end,而對sad end沒有耐心玩完(這心態要矯正啊)XD
  • 似乎日本從轉盤式電話轉向到按鍵式電話的時間比我們早很多(可能我們台灣那時還在戒嚴,外界新科技輸入比較慢),有些可能講話大概是社會人士了,結果只會對轉盤電話用「按的」,或者轉不到那個勾勾就放掉而卡關,就同樣是30歲世代,日本人小時候可能已經沒有摸過轉盤式電話,而台灣人的30歲世代還有
  • 目前官方日文版的漢字程度偏難,偏偏這一代日本年輕人的漢字程度更差,有些連大概大學、高中程度的日本人都有困難,例如「戒厳令」(かいげんれい)會唸錯成「けいげんれい」。唸錯事小,更糟糕的是,「縋れる」(すがれる一類的詞很生僻,不但不會唸,還看不懂,筆者還好心線上幫對方查日文字典,複製貼上給對方看,這可能已經相當於日本大學國文系的程度了吧?類似狀況至少有4成
  • 不是日文的日文:例如說「輔導室」,這是很嚴重的錯誤,這是標準的台灣式中文,日本的學校裡面沒有「輔導室」,只有「相談室或者叫作「保護者相談室」,筆者觀察這10位裡面,有9成都搞不清楚張老師是做什麼的老師,無法體會製作團隊原來「這位心理輔導老師心理輔導女學生到師生戀」的劇情梗,「輔導」在現代日文也是一個冷僻詞。
  • 稱謂問題:在日語版裡,以方芮欣而言,一下是「ファン」、一下是「レイ」,有些地方似乎不合日本文化的稱謂方式,因為在學校裡,老師對學生、學生對學生只會稱姓「ファン」,只有非常非常要好的人私下才會呼其名,很多實況主一度以為自己是「レイ」,然後「ファン」是別人(他們對中式姓名的記憶有困難),這也對理解劇情造成了干擾
  • 文化問題:以「戒嚴令」為例,對現在很多的日本人來說就只是一個「圖形符號」,他們受教育到大學從來沒有看過這個辭,也沒有經歷過日本軍事戒嚴的歲月(二戰期間),而且有經驗的現在已經多半老人癡呆了,比起英語版清楚的「martial law」,「戒厳令」是無法望形生義的

(日本人:輔導室???那是教什麼的???)

我有以下建議給返校的製作團隊:
  • 日文的字幕翻譯要再重新檢視混入的台式漢詞、台灣文化的稱謂邏輯,以及生僻的日式漢詞可能要調整,加上假名注音方便他們查字典,或者乾脆出一個「簡單日語版」,生僻詞都直接用假名
  • 關於台灣戒厳的文化背景,建議可能用一個網頁來介紹,解說什麼是戒嚴,透過twitter的轉傳,或者在日語版加上更多的額外註解。

其實文化的問題,我覺得是最麻煩的地方,因為美、歐、韓、中、俄等國,在1945年後都有類似白色恐怖或者軍事戒嚴的記憶,但是日本是1945年以後就完全沒有前述經歷的超幸福國家,啥匪諜、戒嚴都完全沒有概念,很多玩家很難有同理心理解。我在輔導的時候,我用了一個說法幫助日本玩家了解:
1960的台灣的氣份,相當於1945年的日本戰爭沒有結束 持續到1960年,學校有軍事訓練用的「司令台」、學校裡也要嚴防「SPY」、社會上有台灣版的「特高」(警備總部),只要把1960的台灣連結到他們二戰時不想回憶到的軍國時代記憶,他們就很快理解了。
但是實際上,台灣的基層軍事訓練、戶口控制、戒嚴時代的許多保密防諜、學校裡會有軍事人員的派駐,都師承自日治時代,這樣說也沒有錯,而且青出於藍更勝於藍,當時台灣沒有用竹槍練刺槍術,而是更誇張地,把高中生、大學生當軍人操,不單單步槍,連機槍都要訓練,校慶就是閱兵儀式(所以司令台很重要),軍訓完,高中生授予預備士官、大學生授預備軍官。

所以日本戰敗後,日本本土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是台灣從一個軍國,變成另外一個軍國,換湯不換藥,台灣人繼續受苦42年多,累計50多年(從中日戰爭開始算)。

說回到台日交流,我想,日本人來台灣觀光又有些新景點了,例如景美人權文化園區等白色恐怖的紀念館等等。



2017年10月18日 星期三

Netflix的密技? 六、七年級生的懷舊動畫等在哪?

在Netflix上面,有些想看的片不在想當然爾的分類而是在別的地方,必須用特殊關鍵字才好找得到,甚至有的片不會在任何分類裡面出現。

以動畫類舉例,並非所有的「動畫」通通都放在動畫分類下,而是散在科幻電影、動作冒險電影、電視節目、兒童節目裡面(明明有些片主力觀眾是大人)。

基本上你知道英文原名的話,可以最快速度找到,很多片不是用當年台灣的譯名,而中文片名tag的alias,Netflix似乎是逐漸補上的,有些片剛上片的時候不見得找得到,推薦用英文最沒有問題,敝人整理如下以及「攻略」方法:



太空超人He-Man:被放在「兒童節目」(真懷疑現在有多少兒童喜歡暴露肌肉男的風格)底下,要用He-Man或者太空超人才找得到




She-ra:Netflix並沒有採用當年台視的譯名《神力女超人》,而是《神娃之依莎莉亞戰記》,所以我是搜尋She-ra找到的,一樣要在兒童節目裡面才搜尋得到,此外先前我也有介紹過,基本上跟He-Man一樣可以考據1980年代初的美國文化與社會風氣,當年流行韻律操、健美、Disco音樂,而三年前星際大戰帶來的科幻題材革命,這兩片都實驗了許多科幻+中古融合的主題。


魔鬼剋星動畫版:維持當年中視譯名《英雄榜》,不過搜尋魔鬼剋星才找得到


音速小子系列:用sonic或音速小子可以找到,另一個放在兒童節目裡面的


彩虹小馬:另一部放在兒童節目裡,但是收視觀眾一大堆大男生的片,這個系列有四個左右


童話高中:似乎是彩虹小馬的系列作?一樣在兒童節目裡面
 

s

星艦迷航記動畫版:不難找到,只要你是星艦迷,應該會在星艦影集的關係影片中找到


美女闖天關:類似威探闖通關的真人與動畫人物共演片,這片歸類在電影下,所以你在動畫分類也是看不到的


Heavy Metal:這是1981年的cult經典動畫電影,以前譯名:《宇宙奇趣錄》,歸在科幻電影底下,所以你在動畫分類當然也找不到,這片真的是神片。


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