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9日 星期二
米勒無米樂
好難過,個人辦公室的隔壁樓下今天大興土木,敲敲打打,用認真動腦的事情完全作不下去,我的米哭音量也不夠大,無法相敵/_\
只好晚上再來做花腦筋的事情,先寫一個心得,上星期其實我還有去台北看米勒展,米勒是法國19世紀的寫實畫大師,以田園生活的描寫聞名,其實個人本來只喜歡印象派的,特別是梵谷之類,用畫比描寫出下階層農民曠工貧苦的生活,比較喜歡這種風格,被家人拖著去,順便為自己慶生XD
去看了之後,才發現原來米勒的作品也有許多對人民生活的關懷,例如說知名的拾穗者,以前記得在美術課本看過,小小一張只看到3個女人在撿東西感觸不深,但是在現賞看大張的,才能看到清楚的細節,原來背景有一堆人在大豐收,前面的3個是可憐的歐巴桑三人組,為了照顧家庭,只好撿地上剩下的零星稻穗。
感謝友人虎兒的推荐,真是很棒的畫展,從美術的觀點來看這個時期的田園話,有很多有著一種黃昏的金色色調,真的很美,意境上,有著對農民的關懷,這不禁讓我聯想到在稍早我看過的無米樂紀錄片,農業是供應全民糧食的重要基礎,然而農民這個行業,又辛苦,收成時,米又是賤價,入不敷出,不分古今,糧食一直都是大問題。米樂的諸多作品也反應了這一點。
就創作者的心情而言,米樂可以說是終生不得志的那種,除了祈禱者、拾穗者這樣的畫以外,也做了不少迎合當年商業潮流的作品糊口,此外也有一時的跟風,那就是描繪社會下階層生活的辛苦就會大賺錢的作品,走出會場,不可避免的動線就會直接進入賣店,感覺起來,這也是消費苦農民吧?又是賣週邊,又是賣爆米花(真的有,不騙你XD,看電影配爆米花我還可以理解,但是米勒畫展卻賣爆米花?還不如賣幾包台灣米,照顧一下台灣農民一下,更切合米勒畫的主題)。
此外米勒已經去世100年了,作品早已是公眾領域,居然不准人拍照(不用閃光燈不傷畫,也不行?所以我只能放一張自己家附近的鄉間照),工讀生還兇巴巴的,展覽方出的導覽書上面還大剌剌的寫「版權所有」,性匆匆的想說替維基百科的該條目增色一點,可惜也沒辦法,覺得這種很強的商人氣息,感覺起來跟米勒畫表達對社會的關懷非常抵觸。
米勒無米樂?
也許我該編一首嘲諷歌喚米哭來唱?
若要擺米勒的畫, commons上應該是有. 誰叫華人普遍沒有public domain的觀念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