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最新一期的cheers雜誌,上面講述了現在學歷貶值的狀況:研究所大學化,大學高中化。因應這樣的現況,cheers提出的解決方案是:那就是取得更高的學歷!我對於這邏輯相當的不以為然:為了找好工作,所以不斷的當職業學生(並非真心為了研究),取得較高的職業學生證明(文憑),以得到好工作。就是這樣的邏輯,導致了在台灣大學研究所學歷迅速貶值的現況,即知導致此惡果的思維方式,怎可再當解決方案建議給要就業的社會大眾呢?豈不加速惡性循環?這算哪門子的建議?
現在的就業市場現況,早就已經是學歷文憑的一片紅海!現在都在講藍海藍海,多少人了解藍海?誰能開創就業的藍海?我想莫過於大學生大學生化,更進一步是大學生研究生化,唯有反求自己的學問的紮實、實力的強固,最基本讓自己有大學生的品質,行有餘力,大學畢業就有研究生的素質!
研究所在大學化,大學在高中化,是台灣的普遍現象,但恐怕不是全世界都跟台灣一樣。現在是個國際競爭的時代,研究所大學化,大學高中化恐怕是『台灣的研究所大學化,台灣的大學高中化』,看看外國,人家的學歷有在貶值嗎?自己念到的碩士,會不會比外國的學士還不如?更有甚,現在一些超群的新技術新思維,例如說linux好了,那可是芬蘭的Linus 在大學時代就已經創造出來的,以台灣的水準,還沒有幾個研究生有能力能做出來吧?20多年來影響IT業工業設計甚劇的Steve Jobs(產品一路走來有Apple 2/Mac/Imac/Ipod),他只是大學輟學生。行銷富爸爸窮爸爸理財理論很成功的的羅伯特.清崎也不過是個大學生,他財富方面的啟蒙老師:富爸爸,還只有國中畢業而已,反觀自己呢?
現在學歷貶值的結果,參與其中的人人都有份,就不要推洩責任給國家社會了,好好的對自我要求,我雖然是大學生,但是我要求自己有研究生的品質,而且我的水準不往下看,要往上提昇,面試的時候,別人拿一些證書出來,問到專業細節,就開始吱吱嗚嗚,但我們不一樣,是超水準的個人作品群拿出來,如數家珍,讓未來的老闆印象深刻,這樣才能開闢出就業了藍海嘛,如果大家都這樣努力,還怕台灣競爭力的流失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