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今天教烏克麗麗學生小白花Edelweiss一彈就會

本來這是昨天(本文起稿是4/21,但實際發佈時間是4/22)就要發的,昨晚熱到爆,就先跑去睡了。

去年中開始教學生以烏克麗麗學音樂這件事,本來只是算業餘教教看,到現在,看看學生再看看自己,自己有點小高興,我教學的技術有進步了。

老實說,去年從到第一個小朋友的時候,那時腦袋算是一切空白,一邊自己練功一邊研究怎麼教,那時帶學生的進展沒有那麼快,小白花Edelweiss這種等級的歌我可能要到第三個月才會教到(但那時沒教因為第一個學生是小朋友,他不會有興趣的),為什麼呢?
1.節奏上:小白花是三拍子,比起二拍子或四拍子的學習,初始去練這種拍子比較有點小困難
2.和聲上:除了無敵四和弦以外,還可以提到次屬和弦的使用
3.外語歌:雖然他非常經典,是很好的抒情歌典範(畢竟它幾乎算是台灣校園民歌抒情歌之祖),但學生可能有外語問題
4.歌本身學習的問題:這首歌已經上了年紀,現在很多人都不太有印象了,學木吉他的學生可能也不一定會學了

但這首歌,昨天我帶著我的大人學生(正妹喔),才一節課,我很訝異,就大概一小時內就上手,上個星期,只是音樂教室的老闆娘(也是正妹,還是可怕的爵士鋼琴即興高手@_@)聽我學生彈學過的幾首歌,幾個經典短歌節奏、和弦變換和歌唱配合,可以從頭到尾穩穩好好唱完,她覺得不錯,然後這次,是上課中多彈幾次就有不錯的水準,只有一點點弱拍二階屬和弦的刷弦變換的困難。

我蠻興奮的,一方面是學生練習努力(我覺得她超用心的),一方面我也教學的技術的精進看來也是有效的,從我第一個學生,到現在這位學生,我自己蠻訝異我辦到了一些事情,一樣是第一次學樂器,去年剛開始我只是在煩惱不要誤人子弟,慢慢教,邊教邊探索,畢竟烏克麗麗是新樂器,學習曲線不同於吉他(而且我還是從琵琶跳過來的,並非吉他),而這次,學生在7個「上課人時」後,達到了我所期望基本的:
1.節拍穩定
2.和弦變換流暢
3.感覺得到調性、基本的音感
4.合奏可以跟彈,不會掉,臨時可能出錯,但可以快速修正
5.聽覺的訓練,演奏時的神經控制從譜->眼睛->視神經->腦->手指與口調整成適應
聲音->耳朵->聽覺神經->腦->手指與口->製造聲音
^                     |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實這次我帶這位新學生,自己編的教材其實精進過一次,剛好試用在這次的教學上,試著用更有效的方式,用更好的深淺難易度配合選歌漸次同時教四件事情:音樂三要素-節奏、旋律、和聲以及樂器控制的技術,也就是內外功同時教,其實我不單單是在教烏克麗麗這個樂器,也是教「音樂」,而內功的增進(聽力、樂理)透過適當的設計,我並不刻意講(我覺得樂理用聽的勝過用講的),學生自然而然練到是最重要的,我是不急著教流行歌曲,或某某英文經典老歌,我覺得那是釣魚給學生吃,我比較關心教學生怎麼釣魚這件事。

不過對於節奏型態的區分歌曲風格的教學,我有點保留,畢竟歌曲的風格是綜合三點:其採用的節奏模式、其和聲特色、其旋律單音音階(此外還還包含配器,但對自彈自唱而言就比較次要了),用節奏型態來分雖然容易,但可能形成錯誤的認知:
1.很可能以為節奏的刷法只是該樂風其中某種刷奏的pattern從頭到尾不斷反覆(一個樂曲風格不會只有一種pattern,此外即便同一種pattern,也有要休息加重的時候)
2.對其和聲進行沒概念,就是看一些英文時一下C、一下E一下Bb然後有時後面出現一些m、dim、 add9描述,只知按的位置,不知和聲進行的目的,只好看一首背一首,例如說F G7 C或C D7 G 兩組意義一樣只是不同調的東西,人被和弦支配,而不是人去支配合弦
3.旋律聽不出動音、靜音的差別(或者說調性),缺乏判斷下那一個和弦的時機,無法跟和弦的學習配合。

我覺得還是從基礎打起,先從共通的基礎開始:

1.基本的幾種奇數拍、偶數拍,然後怎麼過門
2.功能和弦也是一樣,從主、副屬、屬七和弦開始(頂多加一個導和弦)
3.旋律的話,從動音、靜音的聽覺判斷與演奏開始培養

我想學生學到一個程度,對音樂有基本且廣的認知,有了基本功,要進入一種特定的樂風,我想即便只有自己一人,也可以如鴨子划水般的自己找資源、找適合的老師,靠自力漸漸上手。

沒有留言:

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