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5日 星期一

台北市立國樂團附設青年國樂團定期音樂會:蛻變

ps:校正編鐘的名稱感謝ptt國樂版的版眾OscarJeff


最近很巧妙的因為同練琵琶的關係,認識一位在學主修琵琶的可愛女生牧牧,說來好笑,本來是檢查msn裏面比較奇怪的聯絡人,因為看到琵琶這個關鍵字,就深聊了起來,引發巨大的火花。 一聊不得了,原來她不但學貫中西,外劃琵琶、內勾吉他,甚至還是台北市立國樂團附設青年國樂團的成員,昨天跟她拿了贈票,跑去台北中山堂聽他們的定期公演:蛻變
舞台上,看到的是個國樂交響樂團的編制,各音部都有,(低音部是用大提琴,大致上一般都是這樣),很前衛的甚至還用上爵士鼓等現代樂器,舞台後方是很大的復原曾侯乙編鐘!原來台灣也有一個!不過這次沒有用上。

曲目方面,老鼠娶親讓我覺得實驗性十足!打破傳統國樂給人的印象,這首幾乎是純情境音樂,並不特別著墨樂器本身往常的演奏風格,很多時候樂器感覺起來是用來演出一種聲響,描述一個情節、情緒。舒莉蘭這種異國情調的作品國樂演奏起來有種不同的奧妙,是昨天我最喜歡的一首!(牧牧有譜嗎?XD),故都風情就比較回到傳統國樂的風格,很感人的演出,安可曲時,指揮陳澄雄在指揮台上跳動著揮舞指揮棒,好有趣,不過台下觀眾我只能說太冷感了/_\,平常這手曲是大家可以拍手打節拍共樂的,只有大聲喊bravo有一點空洞,也看不到有人站起來致意/_\。

大體上,這樣跨界的演出,很有意思,也也很多大膽富實驗性的企圖,不過我覺得在配器方面有一個問題,就是彈撥樂器部的作用,不少時候全體齊奏時,音量不足的問題就出來了,中高音的琵琶、柳葉琴幾乎聽不到聲音,低音的阮弦勉強還聽得到一點,大部份時間都被弦樂部壓著,只有輪指時,才勉強聽得到,西方管弦樂鮮見彈播樂器的編制可能考量也跟這有關,這是國樂交響化遲早要克服的問題。



最後,很感謝牧牧讓我能參與這美妙的饗宴,一睹你們演奏時的風采,非常地感謝妳!

3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喔喔!你在學琵琶啊!以前曾經很想學,可惜最後沒有學(因為移情別抱了別的樂器XD)

我也覺得,國樂團合奏中的彈撥的確是搭配上有難度的一塊,在一些風格性強的曲段可以以彈撥主奏或副旋律的方式,充分表現出彈撥樂的音色和點狀音的特色。但在整體合奏的部分常常就會被吃掉,或是只剩下作為中低音(也就是阮咸)節奏的作用。當然每個場地曲子以及每個樂團的位置是會稍有些不同。(有的曲子編配的好,至少可以讓柳琴在最高音的位置而不被吃掉)

除了中樂,像俄羅斯的民族樂團也是有彈撥組,但沒有真的聽過,不知有是否也有類似的問題。

魔法設計的藝術 提到...

其實「學」是過去式啦,現在只有在自己練。XD

我覺得琵琶比較適合小編制的,比較能表現其特色。

匿名 提到...

呵呵,持續有在練也算是現在式囉!

另外很贊同這點,在整個樂團裡面能表現出的特色遠不如獨奏或小合奏。

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