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25日 星期四

罄竹難書果真惡?

關於最近所謂的「罄竹難書」新聞,我覺得要有獨立的判斷,不要被新聞正反方的論點牽著走,他們有他們的利益衝突,而現在新聞的水準大家都知道,可觀不可盡信,不要因為他們政治上的衝突,就誤導我們對罄竹難書正確的認知。

個人以為,「罄竹難書」開始的緣由來自於負面的事件描述,並不表示就永遠只能用在負面的事情
。總不能說:XXX通緝犯犯下了許多「重大」的刑案,因此重大以後就只能用於負面的語句,不能因此說OOO擔負重大的責任,AAA有著重大的使命等等描述中性或是正面的事情都是錯的 ,事實上「XXX通緝犯犯下了許多重大的刑案」真正負面的詞,只有犯還有刑。

「罄竹難書」四字,最早資料見於「呂氏春秋」。「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篇,這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西元前三世紀晚期的文獻,講到社會國家天下的異象、亂象,「此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也可以看到,真正負面的字眼是「亂」,亂的太誇張了,亂象多到數也數不清。請注意,「數也數不清」是中性的詞,我們現代也可以說:XXX的優良事蹟真是數也數不清。古代版的「數也數不清」就是「罄竹難書」?何解?要記載的事蹟多到荊、越出產的竹簡寫都寫不完。所以「罄竹難書」是一個中性的詞。至於教育部長杜先生,我覺得他的錯誤,是急於替別人的行為辯解,而不是站在為公教育的中立立場,好好的說明所謂的「罄竹難書」,致使無法好好面對李委員的挑戰,但這也反應了教育部是不是沒有永續的穩定教育方針?所以每次遇到委員的言詞挑戰,都只能隨機應付不成體系?

1 則留言:

魔法設計的藝術 提到...

wakako謝謝你的資料,明明罄竹難書就個別的字義探討,組合起來根本就很中性,是一種數量誇大的描述法,可見整體國人的國文能力嚴重退化,不辨是非。

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