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4日 星期五

雞肋的台灣大公司

  最近去面試了幾間大小公司,我覺得真是有個感慨,小公司有志氣:大處願景有,小處細節也很注重,反之怎麼台灣的中大型公司都在雞肋的狀態呢?

  在這幾間大公司內,印象最深刻的是X碁相關企業裡某作軟體代工的公司,說願景沒願景,說細節又不注重細節,就這點比我老東家還不如。說穿了,就是專案目前進行的狀況不好又缺人,所以要趕快找人填補進去,看面試的主管沒從他們人資部門拿到我最新的履歷,又面試時對我資料的不清楚,我就知道對方只管著要救火,想必是身陷專案的惡性循環中。

  又該公司太過自信,還沒面試之前就要我填些繁文縟節的表格資料,我不填某些細節(過去工作經歷、所有學歷),還被凹說變成該公司員工的話,事後填很麻煩(是嗎?),所以要馬上填。我是勉強填了,以前已經被該公司拒絕過一次,重複貼寫資料也就算了(號稱CMMI軟體成熟度評比到3級的軟體公司,怎麼才不到半年的時間,資料經管就有遺失的狀態?)。

  我實在看不出這樣ㄧ個對形式這麼注重,卻沒願景(反正就是不斷的談進負荷不了的代工案),亦不注重作業細節(提升軟體成熟度的同時,加重文書作業的負擔,又不想準備一些自動化的軟體來減輕其負荷),反正又是ㄧ個接案沒有自己堅持,只要有錢來者不拒的公司;解決問題的提昇效率的方法反正就是加人加時所謂責任制(那由於業務的失職,沒掌握好客戶的需求,讓技術部門加班到死,業務不用負責??);面試時,對瞭解我的才能沒興趣,就是要救火就對了。該集團的大家長施先生歷來不斷在雜誌強調運用智慧豎立品牌的重要性,但這公司反而是沒什麼智慧,就是辛苦人賺辛苦錢,這只不過讓我更看扁這間公司罷了。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這是因為,軟體產業,還是新的產業,現今的大公司,有不少比例是直接資金投資而來的,對於軟體工程發展及運作方式,尚需時間整理。而另一方面,又必需極快成長,故雖然軟體的市場中,就會一直很缺人才,但,真正優良的人才,是無法在這樣的生態中存活的。

魔法設計的藝術 提到...

  waily兄你好,歡迎您蒞臨我的blog,您說的這個現象我覺得蠻符合之前我們所聊的:格局問題。我覺得這個情形其實就跟近十年來不斷外移的辛苦代工產業一致,因為格局小,所以什麼樣的客戶都接,接很大的量,然後找很多的工人,不斷的加班焚膏繼晷的營運,形成ㄧ個規模經濟,可惜也因此作的都只能是大量少樣的必需品,甚難邁向少量多樣、甚至量身訂作的精緻品,只能替人打零工,仰人鼻息賺辛苦錢,等到員工的生活品質提高了,也就表示工資要提高了,公司要維持利潤只能靠成本控制下手,而無法從提高產品水平與價值下手,終有一天,工廠要外移到人工薪資便宜的異鄉。如你前面提到的,這樣的公司跨行作到所謂的軟體業,多半也是同樣的思維在搞軟體,那更是用這樣的思維,以層層的官僚但卻粗放輕視細節的組織,所以就造成了現在台灣軟體設計行業裡惡劣的生態,想必有朝一日,也要外移到對岸去吧?商人真是無祖國。

  其實那一次會談,貴公司真的讓我印象相當的深刻,尤其你比我對這軟體業生態的透視更是透澈清晰,非我所及。現在台灣的企業也慢慢轉向成豎立品牌的走向,走向精緻的產業,大處著眼,貴公司這麼早就立下改善軟體業就業生態希求有朝一日成就最成功的軟體業的宏願;小處著手,又組織成很有戰力的扁平化團隊,且運用各種捶手可得的先進工具提升團隊的產能,比起我在老東家所做的真是大巫見小巫,這真不簡單,我覺得這雖不康莊但必是大道,個人蠻心儀您的理念,個人性格狂妄又不知自己見識的淺薄,您卻能不以為意的和我討論,我很佩服您,我再考慮數天,會在15日給您答覆。

count